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10-16页 |
1.1 相干光通信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 第10-13页 |
1.2 非线性损伤补偿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3-15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行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基于DSP的相干光系统的链路损伤与均衡 | 第16-37页 |
2.1 相干光通信系统概述 | 第16-17页 |
2.2 基于DSP的相干通信系统组成及理论模型 | 第17-24页 |
2.2.1 光发射机 | 第18页 |
2.2.2 光纤信道 | 第18-22页 |
2.2.3 相干接收机 | 第22-24页 |
2.3 扫干光通信系统中DSP核心算法 | 第24-35页 |
2.3.1 时钟提取与同步 | 第25-26页 |
2.3.2 数字滤波均衡技术 | 第26-29页 |
2.3.3 频偏估计与补偿 | 第29-31页 |
2.3.4 相偏估计与补偿 | 第31-32页 |
2.3.5 固定系数大色散粗均衡 | 第32-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信道间交叉相位调制均衡技术 | 第37-62页 |
3.1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及其分布傅立叶数值解法 | 第37-40页 |
3.2 线性损伤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40-44页 |
3.2.1 不同调制格式下线性噪声对传输性能的影响 | 第40-42页 |
3.2.2 不同色散条件下对传输性能的影响 | 第42-44页 |
3.3 基于数字后向传输的色散与非线性均衡 | 第44-53页 |
3.3.1 DBP传输理论 | 第44-45页 |
3.3.2 A-SSFM和S-SSFM算法研究与I-SSFM算法仿真分析 | 第45-49页 |
3.3.3 基于Manakov方程的反向传输算法 | 第49-51页 |
3.3.4 DBP补偿算法中的影响因子及其补偿效果分析 | 第51-53页 |
3.4 动态均衡交叉相位调制DBP算法 | 第53-61页 |
3.4.1 WDM的信道间DBP均衡算法仿真 | 第53-59页 |
3.4.2 动态均衡XPM的性能仿真 | 第59-6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改进的WDM系统DBP均衡技术 | 第62-79页 |
4.1 基于反向传输距离改进的DBP均衡技术 | 第62-69页 |
4.1.1 基于步长选择的反向传输 | 第63-64页 |
4.1.2 步长修正的M-SSFM算法及仿真分析 | 第64-65页 |
4.1.3 不同反向传输距离的系统传输性能 | 第65-66页 |
4.1.4 最优反向传输距离的搜索算法 | 第66-69页 |
4.2 CBP均衡算法 | 第69-73页 |
4.2.1 CBP均衡算法原理 | 第70-71页 |
4.2.2 基于CBP的反向传输方案及性能仿真 | 第71-73页 |
4.3 非线性均衡算法实验分析 | 第73-78页 |
4.3.1 非线性均衡实验分析 | 第73-75页 |
4.3.2 盲均衡算法实验比较 | 第75-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