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力学论文--流体力学论文--射流论文

射流外激励切换附壁振荡特性与优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1-13页
1 文献综述第13-27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流动控制技术概述第14-19页
        1.2.1 流动控制的发展及应用第14-16页
        1.2.2 流动控制的分类及方法第16-17页
        1.2.3 流动控制激励器概述第17-19页
    1.3 自激励振荡器的分类与制约因素第19-23页
        1.3.1 反馈式射流振荡器第19-20页
        1.3.2 共鸣式射流振荡器第20-21页
        1.3.3 音波式射流振荡器第21-22页
        1.3.4 自激励射流振荡器的制约因素第22-23页
    1.4 气波制冷对高效射流振荡分配器的需求第23-25页
        1.4.1 气波制冷机制冷机理第23-24页
        1.4.2 气波制冷机的类型及特点第24-25页
    1.5 外激励射流附壁振荡的提出第25页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5-27页
2 射流附壁振荡的理论基础与振荡特性第27-44页
    2.1 射流理论第27-31页
        2.1.1 射流的形成及其分类第27页
        2.1.2 射流的内属特性及描述第27-28页
        2.1.3 射流的卷吸和参数变化第28-29页
        2.1.4 射流的附壁行为与切换第29-30页
        2.1.5 射流振荡及其发生条件与控制第30-31页
    2.2 射流附壁振荡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与步骤第31-36页
        2.2.1 物理模型第31页
        2.2.2 控制方程第31-32页
        2.2.3 湍流方程第32-34页
        2.2.4 数值计算方法简介第34-35页
        2.2.5 计算边界条件第35-36页
    2.3 振荡机理与外激励振荡优势第36-43页
        2.3.1 激励强度、突发性与持续性对比第36-38页
        2.3.2 外激励流的自膨胀加速特性和能量叠加机理第38-41页
        2.3.3 自激励和外激励射流振荡过程的机理分析第41-42页
        2.3.4 外激励射流振荡的优势第42-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3 外激励射流振荡器结构尺寸与特性的关联和优化第44-65页
    3.1 外激励振荡器结构组成与激励第44-47页
        3.1.1 主体结构与特征尺寸第44-46页
        3.1.2 外激励结构与激励流调制第46-47页
    3.2 外激励振荡器振荡特性与关联因素第47-55页
        3.2.1 振荡射流的相关特性第47-48页
        3.2.2 最小激励流量第48-49页
        3.2.3 垂直激励方式下特征尺寸与振荡特性的关联第49-52页
        3.2.4 平行激励方式下特征尺寸与振荡特性的关联第52-55页
    3.3 外激励振荡器的能效特性与关联因素第55-62页
        3.3.1 能效特性指标和影响因素第55-56页
        3.3.2 垂直激励方式下特征尺寸与总压保持率的关联第56-60页
        3.3.3 平行激励方式下特征尺寸与总压保持率的关联第60-62页
    3.4 几何优化的结果与分析第62-63页
    3.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4 振荡射流对不同外激励参数和模态的响应特性第65-72页
    4.1 外激励流的参数与模态第65页
    4.2 振荡特性随激励参数、模态变化的模拟分析第65-71页
        4.2.1 外激励流峰、谷压力变化的影响考察与分析第66-68页
        4.2.2 外激励流时变曲线的影响考察与分析第68-69页
        4.2.3 外激励流峰值占空比的影响与分析第69-70页
        4.2.4 激励频率的影响与分析第70-71页
    4.3 本章小结第71-72页
5 外激励双级射流振荡器的性能研究与优化第72-81页
    5.1 外激励双级射流振荡器的基本结构与特性第72-76页
        5.1.1 静止式气波制冷机对多股小占空比时均射流的需求第72-73页
        5.1.2 外激励双级射流振荡器的结构形式与激励调制第73-75页
        5.1.3 级外激励流切换装置第75-76页
    5.2 外激励双级振荡器的优化第76-79页
        5.2.1 第二级射流入口的结构优化第76-77页
        5.2.2 两级激励之间的时机配合优化第77-79页
    5.3 外激励双级射流振荡器的特性分析第79-80页
        5.3.1 外激励双级射流振荡器的振荡特性第79页
        5.3.2 外激励双级射流振荡器的能效特性第79-80页
    5.4 本章小结第80-81页
6 外激励振荡器性能的实验验证研究第81-92页
    6.1 实验目的与实验研究内容第81页
    6.2 实验装置的组建与说明第81-86页
        6.2.1 实验装置的组成与功能第81-82页
        6.2.2 单级外激励振荡实验装置组成与参数第82-85页
        6.2.4 实验测量与分析方法第85页
        6.2.5 出口总压测量的难度与简化方法第85-86页
    6.3 实验测量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与分析第86-91页
        6.3.1 实测波形与数值计算波形的对比分析第86-87页
        6.3.2 激励流峰值压力改变对相对总压保持率的关联影响第87-88页
        6.3.3 激励流量与相对总压保持率的关联关系第88-89页
        6.3.4 激励频率与总压保持率的关系验证第89-90页
        6.3.5 激励流波形对总压保持率的影响第90-91页
    6.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结论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99-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拉压不同模量材料的高性能算法开发及应用
下一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政策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