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议定书》与我国实施清洁发展机制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1. 《京都议定书》及清洁发展机制的法理基础 | 第14-20页 |
·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谈判及《京都议定书》的产生 | 第14-16页 |
·清洁发展机制的定义及对我国的价值 | 第16-17页 |
·清洁发展机制的定义 | 第16页 |
·清洁发展机制对我国的价值 | 第16-17页 |
·清洁发展机制的前景 | 第17-20页 |
·“后京都时代”的国际环境制度 | 第17-18页 |
·清洁发展机制的发展前景 | 第18-20页 |
2. 清洁发展机制基本运行规则 | 第20-28页 |
·CDM 项目与中国 | 第20页 |
·CDM 项目成立的前提要件 | 第20-21页 |
·对CDM 参与国家的要求 | 第20-21页 |
·对CDM 项目的要求 | 第21页 |
·CDM 项目的参与方及其主要职责 | 第21-24页 |
·项目业主 | 第21-22页 |
·东道国政府 | 第22页 |
·发达国家政府 | 第22页 |
·指定经营实体 | 第22-23页 |
·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 | 第23-24页 |
·缔约方会议(COP\MOP) | 第24页 |
·CDM 项目客体——核证减排量(CER) | 第24-26页 |
·CER 指标的产生和持续产生的时间范围 | 第24-25页 |
·CER 所有权的认定 | 第25页 |
·CER 的定价和使用方式 | 第25页 |
·CER 的开发和转让方式 | 第25-26页 |
·CDM 项目周期 | 第26-28页 |
3. 中国实施清洁发展机制的现状评析 | 第28-38页 |
·中国实施清洁发展机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第28-30页 |
·中国实施清洁发展机制的必要性 | 第28-29页 |
·清洁发展机制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 第29页 |
·清洁发展机制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 | 第29-30页 |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的实施现状 | 第30-32页 |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的项目开发 | 第30-31页 |
·中国实施清洁发展机制中的不足 | 第31-32页 |
·中国实施清洁发展机制法律体系的现状及其不足 | 第32-38页 |
·清洁发展机制在中国实施的法律现状 | 第32-33页 |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的实施规则 | 第33-35页 |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法律体系的缺陷 | 第35-38页 |
4. 完善中国实施清洁发展机制的法律措施 | 第38-45页 |
·完善清洁发展机制的法律环境 | 第38-41页 |
·可持续发展的法律环境 | 第38-39页 |
·温室气体减排的法律环境 | 第39-40页 |
·改善科技发展及立法的法律环境 | 第40页 |
·借鉴国外先进政策和制度 | 第40-41页 |
·进一步完善中国实施清洁发展机制的法律体系 | 第41-45页 |
·完善中国节能减排法律体系 | 第42页 |
·提高清洁发展机制的法律位阶 | 第42-43页 |
·完善清洁发展机制运行规则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