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通信中RFID标签防碰撞算法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RFID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国外RFID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2.2 国内RFID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RFID防碰撞算法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4 主要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19-20页 |
第2章 RFID系统组成及防碰撞算法 | 第20-36页 |
2.1 RFID系统结构 | 第20-23页 |
2.1.1 阅读器 | 第20-21页 |
2.1.2 电子标签 | 第21-22页 |
2.1.3 天线 | 第22-23页 |
2.1.4 计算机处理系统 | 第23页 |
2.2 多址技术 | 第23-24页 |
2.2.1 频分多址(FDMA) | 第23页 |
2.2.2 空分多址(SDMA) | 第23-24页 |
2.2.3 码分多址(CDMA) | 第24页 |
2.2.4 时分多址(TDMA) | 第24页 |
2.3 概率性算法 | 第24-30页 |
2.3.1 ALOHA算法 | 第25页 |
2.3.2 时隙ALOHA算法 | 第25-27页 |
2.3.3 帧时隙ALOHA算法 | 第27-28页 |
2.3.4 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 | 第28-30页 |
2.4 确定性算法 | 第30-35页 |
2.4.1 基本二进制搜索树算法 | 第30-31页 |
2.4.2 动态二进制搜索树算法 | 第31-32页 |
2.4.3 后退式二进制搜索树算法 | 第32-33页 |
2.4.4 查询树算法 | 第33-34页 |
2.4.5 四进制查询树算法 | 第34-35页 |
2.5 本章小节 | 第35-36页 |
第3章 改进的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 | 第36-47页 |
3.1 算法的改进思想 | 第37-38页 |
3.2 算法描述 | 第38-42页 |
3.2.1 编码方式 | 第38-39页 |
3.2.2 算法实现过程 | 第39-42页 |
3.3 算法分析 | 第42-43页 |
3.3.1 时间复杂度 | 第42-43页 |
3.3.2 吞吐量 | 第43页 |
3.3.3 通信开销 | 第43页 |
3.4 仿真与对比分析 | 第43-46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46-47页 |
第4章 改进的四叉树防碰撞算法 | 第47-56页 |
4.1 算法的提出和改进思想 | 第47-49页 |
4.2 算法描述 | 第49-51页 |
4.3 算法性能分析 | 第51-53页 |
4.3.1 时间复杂度 | 第51-52页 |
4.3.2 吞吐量 | 第52页 |
4.3.3 通信开销 | 第52-53页 |
4.4 仿真与分析 | 第53-55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A 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