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语表 | 第12-13页 |
1 前言 | 第13-22页 |
1.1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1.1 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1.2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 | 第14-16页 |
1.1.3 电针镇痛机制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1.4 电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1.5 谷氨酸受体与疼痛 | 第18-19页 |
1.1.6 谷氨酸转运体与疼痛 | 第19-20页 |
1.2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1 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建立 | 第20页 |
1.3.2 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触痛阈的影响 | 第20-21页 |
1.3.3 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GLAST和GLT-1 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21页 |
1.3.4 谷氨酸转运体抑制剂对电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影响 | 第21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3页 |
2.1 主要药品试剂 | 第22-23页 |
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3-24页 |
2.3 主要溶液及试剂的配置 | 第24页 |
2.4 试验动物的准备 | 第24页 |
2.5 试验方法 | 第24-32页 |
2.5.1 试验设计 | 第24-25页 |
2.5.2 动物模型制备 | 第25-26页 |
2.5.3 电针方法 | 第26-27页 |
2.5.4 大鼠机械痛阈的测定 | 第27-28页 |
2.5.5 脊髓样品总RNA及蛋白提取 | 第28-29页 |
2.5.6 谷氨酸转运体基因表达水平测定 | 第29-30页 |
2.5.7 谷氨酸转运体蛋白表达水平测定 | 第30-31页 |
2.5.8 鞘内置管及注射 | 第31-32页 |
2.6 统计学分析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3.1 大鼠患侧足底触觉痛敏的变化 | 第33-34页 |
3.2 大鼠脊髓GLAST和GLT-1 基因水平的变化 | 第34页 |
3.3 大鼠脊髓GLAST和GLT-1 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 第34-35页 |
3.4 鞘内注射PDC对电针镇痛效果的影响 | 第35-37页 |
4 讨论 | 第37-42页 |
4.1 疼痛模型的建立 | 第37页 |
4.2 电针穴位及参数的选择 | 第37-39页 |
4.3 电针对脊髓谷氨酸转运体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39-40页 |
4.4 谷氨酸转运体抑制剂对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 第40-42页 |
5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