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与北朝后期中原政局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 一、选题缘由 | 第7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一、民族通史、断代史的相关著作 | 第9页 |
| 二、关于突厥民族的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 三、关于突厥与中原王朝联系的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 第三节 研究方案 | 第11-14页 |
| 一、研究范围 | 第11-12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三、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东西魏形势与周边问题 | 第14-26页 |
| 第一节 东西魏对立之初基本国力的对比 | 第14-18页 |
| 一、疆域 | 第15页 |
| 二、人口 | 第15-16页 |
| 三、兵力 | 第16-17页 |
| 四、财赋收入 | 第17-18页 |
| 五、小结 | 第18页 |
| 第二节 东西魏对立初期双方战争及结果分析 | 第18-20页 |
| 一、战争 | 第18-19页 |
| 二、战争局势分析 | 第19-20页 |
| 第三节 两魏周边问题及突厥的崛起 | 第20-26页 |
| 一、东魏与周边民族 | 第20-21页 |
| 二、西魏与周边民族关系 | 第21-24页 |
| 三、突厥的崛起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突厥与北周北齐的关系 | 第26-38页 |
| 第一节 突厥“联周抗齐”的考量及其影响 | 第26-31页 |
| 二、突厥攻灭柔然、吐谷浑对东魏的影响 | 第28-29页 |
| 三、突厥与东魏的军事冲突 | 第29-30页 |
| 四、突厥与北周对北齐的联合作战 | 第30-31页 |
| 第二节 突厥居中调停北齐北周的政治考量及其作用 | 第31-34页 |
| 一、突厥注意到北齐北周的均势 | 第31-32页 |
| 二、突厥转变策略的考量及其表现 | 第32-33页 |
| 三、突厥策略转变的影响 | 第33-34页 |
| 第三节 突厥于西强东弱时扶齐抗周 | 第34-38页 |
| 一、西强东弱形势的形成 | 第34-35页 |
| 二、突厥再次调整策略及其原因 | 第35-36页 |
| 三、突厥对北齐的援助及其作用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突厥对北朝后期政治局势的影响 | 第38-47页 |
| 第一节 北朝宫廷势力与突厥的紧密联系 | 第38-42页 |
| 一、突厥对北周外戚家族势力的影响 | 第38-40页 |
| 二、突厥对北朝文臣势力构成的影响 | 第40-41页 |
| 三、突厥对北朝武将势力构成的影响 | 第41-42页 |
| 第二节 突厥对于中原王朝政策的影响 | 第42-47页 |
| 一、突厥对北朝外交政策的影响 | 第42-44页 |
| 二、突厥对北朝军事政策的影响 | 第44-45页 |
| 三、突厥对北朝经济政策的影响 | 第45-47页 |
| 结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状况及科研情况等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