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词表 | 第5-7页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英文摘要 | 第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7页 |
1. 精神分裂症 | 第9-10页 |
1.1 精神分裂症的定义 | 第9页 |
1.2 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 第9页 |
1.3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 | 第9-10页 |
2. 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研究 | 第10-15页 |
2.1 遗传因素 | 第10-14页 |
2.2 环境因素 | 第14-15页 |
3 精神分裂症发病机理研究 | 第15-18页 |
3.1 大脑发育异常 | 第15-16页 |
3.2 多巴胺系统功能失调 | 第16页 |
3.3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功能减退 | 第16-17页 |
3.4 促炎状态升高 | 第17-18页 |
3.5 神经退行性假说 | 第18页 |
4. 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DTNBP1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4.1 DTNBP1基因概述 | 第18-19页 |
4.2 DTNBP1基因与精神疾病相关性的遗传学研究 | 第19-21页 |
4.3 Dysbindin-1功能学研究 | 第21-23页 |
4.4 DTNBP1基因突变的Sandy小鼠的相关研究 | 第23-24页 |
5. 蛋白质合成-降解不平衡与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 第24-25页 |
5.1 蛋白沉淀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 第24-25页 |
5.2 蛋白沉淀与精神分裂症 | 第25页 |
6. 显性负效应与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 第25-27页 |
6.1 显性负效应 | 第25页 |
6.2 显性负效应与精神分裂症 | 第25-27页 |
7. 研究策略及技术路线 | 第27页 |
7.1 科学问题 | 第27页 |
7.2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7-38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27-31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27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27-30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30-3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1-38页 |
2.1 构建人源特异性dysbindin-1B表达的小鼠模型 | 第31页 |
2.2 RNA相关实验 | 第31-34页 |
2.3 蛋白质相关的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2.4 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 | 第35-36页 |
2.5 FM4-64荧光标记 | 第36-37页 |
2.6 Morris水迷宫实验 | 第37-38页 |
2.7 Golgi染色 | 第38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38-48页 |
1 muted、pallidin和snapin在多个精神分裂症相关脑区表达下降 | 第38-41页 |
2 muted、pallidin和snapin在多个精神分裂症相关脑区的聚集情况 | 第41-45页 |
3 检测Dys1B~(+/+)小鼠皮层原代神经元的囊泡转运能力 | 第45-46页 |
4 检测Dys1B~(+/+)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 第46-4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8-51页 |
1 蛋白表达脑区特异性降低 | 第48-49页 |
2 显性负效应与精神分裂症 | 第49-50页 |
3 认知障碍与精神分裂症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4页 |
简历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