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9-18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四、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第一章 基本理论概述 | 第18-25页 |
| 第一节 新媒体概述 | 第18-21页 |
| 一、新媒体的概念 | 第18页 |
| 二、新媒体的特征 | 第18-20页 |
| 三、新媒体传播理论 | 第20-21页 |
| 第二节 市场营销相关理论 | 第21-24页 |
| 一、市场营销的概念 | 第21-22页 |
| 二、市场营销学的发展阶段 | 第22-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二章A电视台营销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5-31页 |
| 第一节 电视台发展概述 | 第25-26页 |
| 第二节 A电视台营销现状分析 | 第26-27页 |
| 一、提高节目质量为营销基础 | 第26页 |
| 二、对新媒体的市场影响力估计不足 | 第26-27页 |
| 三、营销策略过于老化 | 第27页 |
| 第三节 A电视台面临的营销问题 | 第27-30页 |
| 一、市场定位过高 | 第27-28页 |
| 二、营销管理混乱 | 第28-29页 |
| 三、产品设计存在缺陷 | 第29页 |
| 四、促销方式与渠道单一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新媒体环境下A电视台营销转型的SWOT分析 | 第31-39页 |
| 第一节 优势分析 | 第31-32页 |
| 一、传播方式的不断改进 | 第31页 |
| 二、积极开拓其他媒体市场 | 第31-32页 |
| 三、高清电视的出台 | 第32页 |
| 四、节目的不断创新 | 第32页 |
| 第二节 劣势分析 | 第32-34页 |
| 一、A电视台还缺乏全面的改革观念 | 第32-33页 |
| 二、A电视台收视人群的增长速度缓慢 | 第33页 |
| 三、A电视台的频道综合竞争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 第33-34页 |
| 四、A电视台现有的节目很难迎合市场的需求 | 第34页 |
| 第三节 机会分析 | 第34-36页 |
| 一、新媒体的出现提供了机遇 | 第34-35页 |
| 二、A电视台的潜力有待挖掘 | 第35页 |
| 三、地域优势不可小觑 | 第35页 |
| 四、传统媒体的衰落为A电视台提供机会 | 第35-36页 |
| 第四节 威胁分析 | 第36-38页 |
| 一、新媒体的不断冲击 | 第36页 |
| 二、传统媒体的奋力拼搏 | 第36页 |
| 三、国家和地方政策的限制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新媒体环境下A电视台的营销转型策略设计 | 第39-46页 |
| 第一节 电视台的营销转型策略设计的总体思路 | 第39-40页 |
| 一、要转变营销理念 | 第39页 |
| 二、从管理人员以及管理制度方面着手 | 第39页 |
| 三、从节目内容出发 | 第39-40页 |
| 四、要以观众需求为导向采取有效的营销手段 | 第40页 |
| 第二节 A电视台的组织管理 | 第40-42页 |
| 一、对员工进行培训 | 第41页 |
| 二、制定明确的相关制度 | 第41-42页 |
| 第三节 积极开发新资源的同时实现对现有资源的整合 | 第42-43页 |
| 一、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 | 第42页 |
| 二、对资源进行合理整合 | 第42-43页 |
| 第四节 将营销渠道和媒介融合 | 第43页 |
| 第五节 A电视台的私人定制模式 | 第43-44页 |
| 第六节 利用互联网思维在电台营销中建立o2o模式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新媒体环境下A电视台营销转型策略实施 | 第46-50页 |
| 第一节 建立反馈机制 | 第46-47页 |
| 一、要完善相关制度 | 第46页 |
| 二、要成立专门小组对市场信息进行充分调研 | 第46-47页 |
| 三、要进一步对反馈的信息进行筛选 | 第47页 |
| 第二节 推进版权信用与合作 | 第47-48页 |
| 一、要从自身出发建立版权信用 | 第47-48页 |
| 二、要与其他电视台和各类媒体积极寻求合作 | 第48页 |
| 第三节 多元商业模式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