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境心相印”—从审美的角度浅谈三潭印月“十境”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的缘起第9页
        1.1.1 “意境说”与“境心相印”第9页
        1.1.2 研究的目的第9页
    1.2 研究的方法第9-10页
        1.2.1 文献归纳总结第9-10页
        1.2.2 实地调研取证第10页
        1.2.3 观察研究法第10页
        1.2.4 跨学科研究法第10页
    1.3 “境”与“心”第10-11页
        1.3.1 “境”与“心”的涵义第10页
        1.3.2 “境”与“心”在园林景观中的辩证关系第10-11页
        1.3.3 “境心相印”与环境审美第11页
    1.4 研究的现实意义第11-13页
        1.4.1 对园林创作者的启发意义第11-12页
        1.4.2 对欣赏者的审美引导意义第12页
        1.4.3 对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价值第12-13页
第二章 三潭印月的前世与今生第13-20页
    2.1 西湖与三潭印月第13-14页
    2.2 三潭印月的历史变迁第14-17页
    2.3 研究三潭印月对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第17-20页
        2.3.1 “一池三山”第17-18页
        2.3.2 “万方安和”第18-20页
第三章 三潭印月“十境”浅析第20-39页
    3.1 一境——瀛洲怀古第20-21页
        3.1.1 物境——小瀛洲第20-21页
        3.1.2 心境——仙境气象第21页
    3.2 二境——“印月”胜境第21-22页
        3.2.1 物境——石塔印月第21-22页
        3.2.2 心境——心中之月第22页
    3.3 三境——神话传说第22-23页
        3.3.1 物境——“香炉镇妖”第22-23页
        3.3.2 心境——感官体验之外的美好想象第23页
    3.4 四境——亭纳百川第23-25页
        3.4.1 物境——我心相印亭第23-24页
        3.4.2 心境——“胸罗宇宙,思接千古”第24-25页
    3.5 五境——曲桥跃波第25-27页
        3.5.1 物境——九曲飞虹第25-26页
        3.5.2 心境——“九曲回转,玩味不尽”第26-27页
    3.6 六境——先贤遗芳第27-28页
        3.6.1 物境——“先贤祠”第27-28页
        3.6.2 心境——纪念与传承第28页
    3.7 七境——环堤闲步第28-30页
        3.7.1 物境——莺啼环堤第28-29页
        3.7.2 心境——恍如隔世第29-30页
    3.8 八境——柳浪拂堤第30页
        3.8.1 物境——柳堤虫鸣第30页
        3.8.2 心境——如置身山野的自然情趣第30页
    3.9 九境——竹径通幽第30-32页
        3.9.1 物境——竹林小径第30-31页
        3.9.2 心境——“曲径通幽”第31-32页
    3.10 十境——“九狮采青”第32-33页
        3.10.1 物境——九狮石第32-33页
        3.10.2 心境——祥瑞之气第33页
    3.11 小结第33-39页
        3.11.1 高台望远第34-35页
        3.11.2 独坐幽篁第35-36页
        3.11.3 壶天胜景第36-39页
第四章 实践与思考第39-46页
    4.1 概念主题提炼第39-40页
    4.2 交通组织与空间结构第40-41页
    4.3 形式手法第41-42页
    4.4 植物造景第42页
    4.5 “境心相印”特色空间第42-46页
        4.5.1 园区主入口第42-43页
        4.5.2 A区商业内街及休闲庭院第43-44页
        4.5.3 B区组团空间第44页
        4.5.4 B区中心庭院第44-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图表目录第49-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真实经验下的杭州城市街道的再认识
下一篇:BIM技术在JS公司应用的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