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隋、唐、五代哲学(581~960年)论文--其他论文

李师政及其《内德论》研究--以三教关系、业报理论、空有观为中心

内容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引论第6-10页
    一 研究背景与动机第6-7页
    二 文献综述第7-8页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不足第8-10页
第一章 李师政生平及《内德论》考辨第10-17页
    第一节 入唐之前的活动第10-11页
    第二节 李师政担任东宫学士及《法门名义集》创作时间第11-12页
        一、《法门名义集》的创作时间第11-12页
        二、与法琳的关系第12页
    第三节 李师政担任门下典仪时间及《内德论》相关问题第12-14页
        一、《内德论》的创作时间第12-13页
        二、李师政供职门下典仪时间第13-14页
    第四节 李师政供职扶沟令时间及其去世时间第14页
    第五节 《正邪论》与《内德论》关系考辨第14-17页
第二章 《辩惑篇》:三教关系的调适第17-26页
    第一节 佛教的去夷化第17-21页
        一、佛法本出西胡,不应奉之于中国第18-19页
        二、《诗》《书》所未言,以为修多不足尚第19页
        三、沙门之去须发,反先王之道,失忠孝之义第19-21页
    第二节 三教道论第21-23页
        一、誉老子而毁释迦,赞道书而非佛教第21-22页
        二、佛是妖魅之气,寺为淫邪之祀第22-23页
    第三节 佛教与封建统治的关系第23-26页
        一、佛教徒谋逆第23-24页
        二、佛教扩张与封建统治的经济、人口矛盾第24-26页
第三章 《通命篇》:佛教与传统报应论的沟通第26-35页
    第一节 业报思想初期的传播与变革第27-30页
    第二节 李师政的业报论第30-32页
        一、传统福报理论的缺陷第30页
        二、业报的两种形式第30-31页
        三、业报的转与不可转第31-32页
        四、佛之所云业也,儒之所谓命也第32页
    第三节 传统福报理论的两大问题第32-35页
        一、理论与现实的矛盾第33-34页
        二、道德教化的合理性依据第34-35页
第四章 《空有篇》:正空与邪空的角力第35-44页
    第一节 李师政与三论学的关系第36-37页
        一、武德年间吉藏法师的活动与三论宗的传播第36-37页
        二、法琳的三论学第37页
    第二节 邪空的持论与其内在逻辑结构第37-39页
    第三节 李师政的回应逻辑第39-44页
        一、破第39-40页
        二、立第40-41页
        三、合第41-44页
结语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附件一:本文原初的写作思路图第49-51页
后记第51-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反叛”
下一篇:“丝路畅想”—宝相花在主题设计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