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3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国内外钢铁企业废水治理现状 | 第13-15页 |
·国外钢铁企业废水处理工艺 | 第13-14页 |
·国内钢铁企业废水处理工艺 | 第14-15页 |
·包钢总排污水处理系统概况 | 第15-20页 |
·包钢总排污水来源 | 第16页 |
·包钢总排污水处理工艺 | 第16-17页 |
·包钢总排回水回用现状 | 第17-19页 |
·包钢总排回水回用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Ca~(2+)、S0_4~(2+)、Cl~-的危害 | 第20页 |
·介孔氧化铝的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介孔材料的发展及其应用 | 第21-22页 |
·介孔材料合成的基本特征与生成机理 | 第22-24页 |
·介孔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 第24-26页 |
·电化学法 | 第24-25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25-26页 |
·溶胶-凝胶法的优缺点 | 第26页 |
·介孔氧化铝的吸附性质及再生 | 第26-31页 |
·吸附过程 | 第26-28页 |
·吸附曲线 | 第28-29页 |
·介孔纳米γ-A1_20_3的吸附性能 | 第29-30页 |
·介孔纳米γ-A1_20_3的再生 | 第30-31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31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2 介孔纳米γ-A1_20_3的制备 | 第32-42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32页 |
·实验方案及步骤 | 第32-34页 |
·实验方案 | 第32页 |
·实验步骤 | 第32-34页 |
·介孔纳米γ-A1_20_3粉体的表征 | 第34-35页 |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测定 | 第34页 |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4-35页 |
·透射电镜分析(TEM) | 第35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5-41页 |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测定 | 第35-39页 |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9-40页 |
·透射电镜分析(TEM)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3 介孔纳米γ-A1_20_3粉体对总排回水中Ca~(2+)、S0_4~(2+)、Cl~-的去除 | 第42-66页 |
·实验方案 | 第42-44页 |
·介孔纳米γ-A1_20_3粉体的投加量对吸附的影响 | 第43页 |
·振荡时间对吸附的影响 | 第43页 |
·不同pH 值对吸附的影响 | 第43页 |
·吸附模型的研究 | 第43-44页 |
·正交实验对吸附的影响 | 第44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4-65页 |
·介孔纳米γ-A1_20_3粉体对Ca~(2+)的吸附 | 第44-52页 |
·介孔纳米γ-A1_20_3粉体对S0_4~(2-)的吸附 | 第52-58页 |
·介孔纳米γ-A1_20_3粉体对Cl~-的吸附 | 第58-64页 |
·介孔纳米γ-A1_20_3粉体对Ca~(2+)、S0_4~(2-)、Cl~-的吸附结果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4 介孔纳米γ-A1_20_3粉体再生实验研究 | 第66-72页 |
·实验方案 | 第66-68页 |
·振荡时间对介孔纳米γ- A1_20_3再生的影响 | 第66-67页 |
·50℃水浴时间对介孔纳米γ- A1_20_3再生的影响 | 第67页 |
·不同水浴温度对介孔纳米γ- A1_20_3再生的影响 | 第67页 |
·不同pH 值对介孔纳米γ- A1_20_3吸附的影响 | 第67-68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8-71页 |
·振荡时间对介孔纳米γ- A1_20_3再生的影响 | 第68-69页 |
·50℃水浴时间对介孔纳米γ- A1_20_3再生的影响 | 第69页 |
·不同水浴温度对介孔纳米γ- A1_20_3再生的影响 | 第69-70页 |
·不同pH 值对介孔纳米γ- A1_20_3再生的影响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建议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