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工艺美术理论论文--工艺美术评论、欣赏论文

生活方式“微”提升研究--以“干衣器”产品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第8-10页
        1.1.1 虚拟时代和科技主导的弊端第8-9页
        1.1.2“微”提升理念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10-11页
        1.2.2 实践意义第11页
    1.3 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页
    1.4 研究思路第12-14页
第2章“微”提升理念第14-23页
    2.1“微”提升源于改良设计第14-17页
        2.1.1 改良设计的设计研究和典型形式第14-16页
        2.1.2 结合沿海中小型企业特点的改良理念——“微”提升第16-17页
    2.2“革命式提升”与“微”提升第17-19页
    2.3“微”提升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19-23页
        2.3.1 与符号学的关系第19-21页
        2.3.2 与心理学的关系第21-22页
        2.3.3 与行为学的关系第22-23页
第3章 现代生活方式及“微”提升的力量第23-29页
    3.1 现代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第23-26页
        3.1.1 过度消费普遍化第23-24页
        3.1.2 推崇科技智能化第24-25页
        3.1.3 感官体验多重化第25-26页
    3.2“微”提升的力量第26-29页
        3.2.1“微”提升聚焦于人的感受第26-27页
        3.2.2“微”提升注重可持续的发展第27-28页
        3.2.3“微”提升对生活品质的点滴改善第28-29页
第4章“微”提升理念基本模式与方法第29-35页
    4.1“微”提升理念基本模式分析第29-30页
    4.2“微”提升理念基本方法第30-35页
        4.2.1 细分人群针对特专需求第30-32页
        4.2.2 现有技术的突破性应用第32-33页
        4.2.3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及批量化生产第33-35页
第5章“微”提升理念的应用—便携式干衣器改良设计第35-61页
    5.1 典型干衣需求情景分析第35-41页
        5.1.1 典型家庭干衣情景及其特点第35-38页
        5.1.2 非家庭干衣情景及其特点第38-41页
    5.2“微”理念对干衣器设计方向的筛选第41-49页
        5.2.1“微”提升理念对家用干衣器和非家用干衣器产品优势的分析第41-43页
        5.2.2“微”理念对非家庭使用干衣器产品调研和思路定位的梳理第43-48页
        5.2.3 现有发热技术研究和产品所用部件筛选第48-49页
    5.3 基于“微”提升理念的干衣器设计第49-61页
        5.3.1 符号语言的设计第49-52页
        5.3.2 送风方式的设计第52-55页
        5.3.3 悬挂方式和支撑架衔接设计第55-59页
        5.3.4 内部结构与工作能效的配合调整第59-60页
        5.3.5 产品链的梳理第60-61页
第6章“微”提升理念评价与展望第61-63页
    6.1“微”提升理念的评价第61-62页
    6.2 研究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附录 干衣器产品调查问卷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大电流脉冲式LIV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急性子乙酸乙酯提取部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