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广西PRRSV地方流行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对高免血清反应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英文缩写对照表第10-14页
第一章 综述第14-25页
    1.1 PRRS简介第14-15页
        1.1.1 PRRS第14页
        1.1.2 HP-PRRS第14-15页
    1.2 PRRSV第15-21页
        1.2.1 PRRSV基因组结构第15-17页
        1.2.2 PRRSV非结构蛋白第17-18页
        1.2.3 PRRSV结构蛋白第18-20页
        1.2.4 PRRSV基因组遗传变异第20-21页
    1.3 PRRSV在中国的流行情况第21页
    1.4 PRRSV中和抗体的概述第21-22页
        1.4.1 中和抗体的作用意义第22页
        1.4.2 中和抗体的产生第22页
    1.5 PRRSV的防控第22-23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3-24页
    1.7 本研究的实验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二章 2013-2014年广西PRRSV病毒分离与鉴定第25-47页
    2.1 材料与试剂第25-28页
        2.1.1 病料来源第25页
        2.1.2 细胞第25页
        2.1.3 主要试剂、耗材第25页
        2.1.4 相关试剂及其配制第25-26页
        2.1.5 引物序列及合成第26-27页
        2.1.6 分子生物学相关软件第27页
        2.1.7 本研究参考序列第27-28页
    2.2 实验方法第28-31页
        2.2.1 样品处理第28页
        2.2.2 PRRSV检测第28-29页
        2.2.3 PRRS分离鉴定第29页
        2.2.4 NSP2基因高变区、ORF5基因测序及分析第29-31页
    2.3 实验结果第31-44页
        2.3.1 PRRSV流行毒株检测结果第31-32页
        2.3.2 PRRSV分离鉴定第32-37页
        2.3.3 流行毒株NSP2基因高变区和ORF5基因序列分析第37-44页
    2.4 讨论与分析第44-47页
第三章 4株PRRSV分离株全基因组特征分析第47-58页
    3.1 材料与试剂第47-48页
        3.1.1 毒株第47页
        3.1.2 细胞第47页
        3.1.3 主要试剂、耗材第47页
        3.1.4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47-48页
    3.2 实验方法第48-49页
        3.2.1 RNA提取第48页
        3.2.2 RT-PCR第48页
        3.2.3 PCR产物回收与纯化第48页
        3.2.4 纯化后DNA片段与载体连接第48页
        3.2.5 连接产物转化第48-49页
        3.2.6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第49页
        3.2.7 目的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第49页
    3.3 实验结果第49-56页
        3.3.1 4株PRRSV全基因组序列测序第49页
        3.3.2 4株PRRSV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第49-54页
        3.3.3 NSP2、GP3、GP5主要变异蛋白分析第54-56页
        3.3.4 4株流行毒株毒力相关氨基酸的变异分析第56页
    3.4 讨论与分析第56-58页
第四章 不同PRRSV分离株对高免血清中和效果第58-70页
    4.1 材料与试剂第58页
        4.1.1 毒株第58页
        4.1.2 实验动物第58页
        4.1.3 主要实验试剂第58页
    4.2 实验方法第58-61页
        4.2.1 猪的攻毒程序及血清的制备第58页
        4.2.2 猪血清的ELISA抗体测定第58-59页
        4.2.3 猪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测定第59-61页
    4.3 实验结果第61-68页
        4.3.1 猪血清PRRSV检测结果第61页
        4.3.2 猪血清的ELISA抗体测定结果第61-62页
        4.3.3 猪血清的中和抗体滴度测定结果第62-63页
        4.3.4 不同PRRSV分离株对高免血清的敏感性第63-66页
        4.3.5 中和抗体敏感性差异与GP5氨基酸序列的相关性分析第66-68页
    4.4 讨论与分析第68-70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83页
致谢第83-8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火力楠、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碳氮转化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纳米金颗粒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用于microRNA检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