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3.1 BIM技术的研究状况 | 第10-12页 |
1.3.2 公路景观的研究状况 | 第12-16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理论及BIM理论 | 第18-39页 |
2.1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 | 第18-19页 |
2.1.1 高速公路景观的含义 | 第18页 |
2.1.2 高速公路景观的特点 | 第18-19页 |
2.1.3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主要单元 | 第19页 |
2.2 BIM基本理论 | 第19-22页 |
2.2.1 BIM概念 | 第19-20页 |
2.2.2 BIM特点 | 第20-21页 |
2.2.3 BIM相关软件 | 第21-22页 |
2.3 基于BIM技术的高速公路景观分区 | 第22-34页 |
2.3.1 景观分区的意义 | 第22-23页 |
2.3.2 景观分区的依据 | 第23-30页 |
2.3.3 景观分区的影响因素 | 第30-31页 |
2.3.4 景观分区的结果 | 第31-34页 |
2.4 不同高速公路景观分区的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 第34-36页 |
2.4.1 景观分区I区景观设计要点 | 第34-35页 |
2.4.2 景观分区II区景观设计要点 | 第35-36页 |
2.4.3 景观分区III区景观设计要点 | 第36页 |
2.5 景观分区对景观体验的影响 | 第36-3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基于BIM技术的道路景观真三维环境构建 | 第39-54页 |
3.1 BIM技术与传统景观设计的对比分析 | 第39-41页 |
3.1.1 BIM技术与传统道路景观设计(UC-win/road)方法的比较 | 第39-40页 |
3.1.2 BIM技术对现有景观设计方法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 基于BIM技术的道路三维模型建立 | 第41-49页 |
3.2.1 基于BIM技术的地形处理 | 第41-42页 |
3.2.2 基于BIM技术的道路线形设计 | 第42-43页 |
3.2.3 基于装配的道路廊道设计 | 第43-46页 |
3.2.4 道路BIM模型建立 | 第46-49页 |
3.3 道路景观真三维环境的建立 | 第49-53页 |
3.3.1 道路真三维环境建立的方法研究 | 第49-51页 |
3.3.2 基于BIM技术的真三维环境建立 | 第51-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真三维环境下景观设计与评价研究 | 第54-87页 |
4.1 景观分区I区景观设计 | 第54-72页 |
4.2 景观分区II区景观设计 | 第72-74页 |
4.3 景观分区III区景观设计 | 第74页 |
4.4 基于BIM技术的景观体验 | 第74-78页 |
4.5 基于仿真的公路景观评价 | 第78-86页 |
4.5.1 景观仿真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78-83页 |
4.5.2 景观仿真评价流程 | 第83-84页 |
4.5.3 仿真评价结论 | 第84-8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五章 河惠莞(龙川至紫金段)高速公路BIM景观设计与应用 | 第87-102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87-88页 |
5.1.1 工程背景 | 第87页 |
5.1.2 自然地理概况 | 第87-88页 |
5.2 基于BIM技术的道路真三维模型建立 | 第88-89页 |
5.3 景观植被三维模型建立 | 第89-90页 |
5.4 基于BIM技术的景观I区道路景观设计 | 第90-99页 |
5.4.1 路基景观设计 | 第90-92页 |
5.4.2 桥梁景观设计 | 第92-93页 |
5.4.3 隧道景观设计 | 第93-94页 |
5.4.4 收费站景观设计 | 第94-95页 |
5.4.5 中央分隔带景观设计 | 第95-97页 |
5.4.6 互通式立交景观设计 | 第97页 |
5.4.7 服务区景观设计 | 第97-98页 |
5.4.8 交通安全设施景观设计 | 第98-99页 |
5.5 基于BIM技术的道路景观II区景观设计 | 第99-100页 |
5.6 基于BIM技术的道路景观III区景观设计 | 第10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1 主要结论 | 第102-103页 |
2 创新点 | 第103页 |
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