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1.5.1 主要创新 | 第15页 |
1.5.2 存在的不足 | 第15-16页 |
2 长期护理保险概述 | 第16-19页 |
2.1 长期护理保险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长期护理 | 第16页 |
2.1.2 长期护理保险 | 第16-17页 |
2.2 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2.2.1 人口老龄化 | 第17页 |
2.2.2 积极老龄化 | 第17页 |
2.2.3 失能老人 | 第17-19页 |
3 我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 | 第19-26页 |
3.1 人口老龄化导致护理需求增加 | 第19-22页 |
3.1.1 人口基数大且老龄化发展迅速 | 第19-20页 |
3.1.2 老年抚养比上升 | 第20-21页 |
3.1.3 “未富先老”和区域发展不平衡 | 第21-22页 |
3.2 家庭结构变化导致传统养老功能弱化 | 第22-23页 |
3.2.1 家庭结构的小型化 | 第22页 |
3.2.2 空巢家庭增多 | 第22-23页 |
3.3 人均收入偏低与长期护理费用偏高的矛盾突出 | 第23-26页 |
3.3.1 人均收入偏低 | 第23-24页 |
3.3.2 长期护理费用日益增长 | 第24-26页 |
4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26-35页 |
4.1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现状 | 第26-32页 |
4.1.1 我国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现状 | 第26-29页 |
4.1.2 我国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现状 | 第29-32页 |
4.2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4.2.1 我国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4.2.2 我国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5 国外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及经验借鉴 | 第35-41页 |
5.1 美国—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 | 第35-37页 |
5.1.1 美国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基本内容 | 第35-36页 |
5.1.2 美国长期护理保险模式主要特点 | 第36页 |
5.1.3 美国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实施情况及评价 | 第36-37页 |
5.2 日本—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 | 第37-38页 |
5.2.1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基本内容 | 第37页 |
5.2.2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模式主要特点 | 第37-38页 |
5.2.3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实施情况及评价 | 第38页 |
5.3 两种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的比较及启示 | 第38-41页 |
5.3.1 两种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的比较 | 第38-39页 |
5.3.2 两种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39-41页 |
6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模式选择及发展建议 | 第41-46页 |
6.1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选择 | 第41-43页 |
6.1.1 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利弊分析 | 第41页 |
6.1.2 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利弊分析 | 第41-42页 |
6.1.3 因地制宜,我国应发展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险模式 | 第42-43页 |
6.2 我国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建议 | 第43-46页 |
6.2.1 加强国家顶层设计与政府支持力度 | 第43-44页 |
6.2.2 强化护理保险经营管理与公民的保险意识 | 第44页 |
6.2.3 完善护理保险配套建设与护理模式建设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