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耕地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学者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内学者文献综述 | 第13页 |
1.2.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1.2.4 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耕地生态补偿制度概述 | 第15-21页 |
2.1 生态补偿概述 | 第15-16页 |
2.1.1 生态补偿的概念 | 第15-16页 |
2.1.2 生态补偿法律关系要素 | 第16页 |
2.2 耕地生态补偿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2.2.1 耕地生态补偿的概念及意义 | 第16-17页 |
2.2.2 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 第17-18页 |
2.2.3 耕地生态补偿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 第18-19页 |
2.2.4 耕地生态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第3章 我国耕地生态补偿制度现状、问题及成因 | 第21-27页 |
3.1 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 | 第21-22页 |
3.1.1 我国耕地资源的概述 | 第21页 |
3.1.2 我国耕地资源使用现状 | 第21-22页 |
3.2 我国耕地生态补偿制度现状 | 第22-24页 |
3.2.1 法律法规对耕地生态补偿的间接规定 | 第22-23页 |
3.2.2 法律法规对耕地生态补偿的直接规定 | 第23-24页 |
3.2.3 耕地生态性保护的政策 | 第24页 |
3.3 我国耕地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24-27页 |
3.3.1 耕地生态补偿缺乏明确依据 | 第24页 |
3.3.2 耕地生态补偿主体不清晰 | 第24-25页 |
3.3.3 生态补偿缺乏资金来源保障 | 第25页 |
3.3.4 生态补偿用途不明确 | 第25-26页 |
3.3.5 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 | 第26-27页 |
第4章 国外耕地生态补偿制度的实践与启示 | 第27-33页 |
4.1 国外耕地生态补偿制度 | 第27-30页 |
4.1.1 美国耕地生态补偿制度 | 第27-28页 |
4.1.2 欧盟国家耕地生态补偿制度 | 第28-30页 |
4.2 国外耕地生态补偿制度的实践 | 第30-31页 |
4.2.1 依据耕地状况确定补偿范围的实践 | 第30页 |
4.2.2 以效益评估为标准的生态补偿实践 | 第30-31页 |
4.2.3 明确补偿程序限制权利滥用的实践 | 第31页 |
4.3 国外耕地生态补偿制度的特点与启示 | 第31-33页 |
4.3.1 国外耕地生态补偿制度的特点 | 第31-32页 |
4.3.2 国外耕地生态补偿制度的启示 | 第32-33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耕地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议 | 第33-40页 |
5.1 明确耕地生态补偿依据 | 第33-35页 |
5.1.1 明确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关系 | 第33页 |
5.1.2 明确耕地生态补偿制度的目的 | 第33-34页 |
5.1.3 保障耕地生态补偿目的的实施 | 第34-35页 |
5.2 健全我国耕地生态补偿机制 | 第35-37页 |
5.2.1 确立生态补偿标准 | 第35页 |
5.2.2 健全补偿监督监管制度 | 第35-36页 |
5.2.3 规范耕地生态补偿程序 | 第36-37页 |
5.3 完善耕地生态补偿配套制度 | 第37-40页 |
5.3.1 多元化补偿资金来源制度 | 第37-38页 |
5.3.2 建立生态评估制度 | 第38-39页 |
5.3.3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 第39-4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0-41页 |
6.1 完善我国耕地生态补偿制度 | 第40页 |
6.2 提高公民对耕地生态保护的意识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作者简介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