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3 研究方案设计 | 第18-20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1.3.2 研究难点 | 第18-19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3.4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 创新点 | 第20-22页 |
1.4.1 选题与内容的创新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方法的创新 | 第21-22页 |
第2章 国际新贸易保护壁垒的一般分析 | 第22-32页 |
2.1 新贸易保护壁垒的含义及分类 | 第22-25页 |
2.1.1 新贸易保护壁垒的含义 | 第22-23页 |
2.1.2 新贸易保护壁垒的分类 | 第23-25页 |
2.2 新贸易保护壁垒的成因 | 第25-27页 |
2.2.1 WTO为新贸易保护壁垒提供法律基础 | 第25-26页 |
2.2.2 新贸易保护壁垒产生的客观原因 | 第26页 |
2.2.3 新贸易保护壁垒产生的内在原因 | 第26页 |
2.2.4 新贸易保护壁垒产生的根本原因 | 第26-27页 |
2.3 后危机时代新贸易保护壁垒的新特点 | 第27-29页 |
2.4 新贸易保护壁垒的最新发展 | 第29-32页 |
2.4.1 技术壁垒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 第29页 |
2.4.2 检验标准更加严格 | 第29-30页 |
2.4.3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推行更加的深入 | 第30页 |
2.4.4 设置新贸易保护壁垒的发展中国家增多 | 第30-32页 |
第3章 国际新贸易保护壁垒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32-36页 |
3.1 新贸易保护壁垒的理论渊源 | 第32-33页 |
3.1.1 重商主义 | 第32页 |
3.1.2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 第32-33页 |
3.1.3 超贸易保护理论 | 第33页 |
3.2 新贸易保护壁垒理论的最新研究 | 第33-36页 |
3.2.1 地区主义新贸易保护理论 | 第33-34页 |
3.2.2 国际劳动力价格均等化新贸易保护论 | 第34页 |
3.2.3 环境优先新贸易保护论 | 第34-36页 |
第4章 我国出口企业遭遇新贸易保护壁垒的原因分析 | 第36-42页 |
4.1 我国出口企业技术落后 | 第36-37页 |
4.1.1 我国出口企业硬技术落后 | 第36-37页 |
4.1.2 我国出口企业软技术落后 | 第37页 |
4.2 我国出口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法规体系不健全 | 第37-38页 |
4.3 我国出口企业标准及认证体系滞后 | 第38-39页 |
4.4 我国出口企业行业协会发挥能力较差 | 第39-40页 |
4.5 其他国际原因 | 第40-42页 |
4.5.1 金融危机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 第40页 |
4.5.2 国际贸易制度特性决定了对贸易保护约束的软弱性 | 第40-42页 |
第5章 新贸易保护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 | 第42-50页 |
5.1 新贸易保护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42-45页 |
5.1.1 新贸易保护壁垒的数量控制效应分析 | 第42页 |
5.1.2 新贸易保护壁垒的价格控制效应分析 | 第42-44页 |
5.1.3 新贸易保护壁垒的贸易条件改变效应分析 | 第44-45页 |
5.2 新贸易保护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的现实影响 | 第45-50页 |
5.2.1 正面影响 | 第45-46页 |
5.2.2 负面影响 | 第46-50页 |
第6章 新贸易保护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50-56页 |
6.1 引力模型方法选择 | 第50-51页 |
6.2 引力模型分析 | 第51-56页 |
6.2.1 构建模型 | 第51-52页 |
6.2.2 数据收集及整理 | 第52-53页 |
6.2.3 分析结果 | 第53-56页 |
第7章 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壁垒的应对策略 | 第56-66页 |
7.1 政府层面应对新贸易保护壁垒所采取的策略 | 第56-58页 |
7.1.1 积极参与国际多边谈判,切实维护自身利益 | 第56页 |
7.1.2 建立新贸易保护壁垒预警机制 | 第56-57页 |
7.1.3 建立新贸易保护壁垒调查及责任认证制度 | 第57页 |
7.1.4 加大教育和科研投入 | 第57-58页 |
7.1.5 区别贸易壁垒,构建合理贸易保护 | 第58页 |
7.2 行业协会层面应对新贸易保护壁垒所采取的策略 | 第58-61页 |
7.2.1 搭建企业合作平台,协调企业合作与竞争 | 第58-59页 |
7.2.2 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咨询 | 第59页 |
7.2.3 帮助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纠纷 | 第59-60页 |
7.2.4 协助国家制定标准,监督企业执行标准 | 第60页 |
7.2.5 做好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 | 第60-61页 |
7.2.6 学术团体为政府、协会和企业提供科研和信息支持 | 第61页 |
7.3 出口企业自身应对新贸易保护壁垒的策略 | 第61-66页 |
7.3.1 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 第61页 |
7.3.2 积极申请国际认证 | 第61-62页 |
7.3.3 加强建设品牌文化,注重自身产权保护 | 第62页 |
7.3.4 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 第62-63页 |
7.3.5 注重产品出口多元化战略 | 第63页 |
7.3.6 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 | 第63-6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