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中国外交论文--对外关系论文

我国提高制度性话语权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引言第11-17页
    (一)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页
    (四)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4-17页
一、制度性话语权的理论阐释第17-25页
    (一) 制度性话语权的基本理论第17-22页
        1.话语与话语权的基本含义第17-19页
        2.制度性话语权的基本含义第19-20页
        3.制度性话语权的特点第20-21页
        4.中国制度性话语权的界定第21-22页
    (二) 制度性话语权的构成要素第22-25页
        1.经济类制度性话语权第22-23页
        2.政治类制度性话语权第23页
        3.文化类制度性话语权第23-24页
        4.社会类制度性话语权第24-25页
二、我国提高制度性话语权的重要意义第25-36页
    (一) 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25-28页
        1.增强经济制度主导能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25-26页
        2.增强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信心第26-27页
        3.为我国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第27-28页
    (二) 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第28-32页
        1.有助于我国进一步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贡献第28-29页
        2.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进一步改革完善第29-30页
        3.有助于扩大我国国际影响力第30-32页
    (三) 维护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公平正义第32-36页
        1.增强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发声的能力第32-33页
        2.一定程度上改变国际社会存在的双重标准第33-34页
        3.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制度第34-36页
三、当前我国提高制度性话语权的现状分析第36-48页
    (一) 我国在提高制度性话语权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就第36-39页
        1.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第36-37页
        2.“中国声音”从弱到强第37-38页
        3.维护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合法权益第38-39页
    (二) 我国在提高制度性话语权上面临的主要问题第39-44页
        1.我国现有的国际话语内容质量不高第40-41页
        2.我国提高制度性话语权的能力不足第41-42页
        3.我国在国际平台和组织中的影响力小第42-43页
        4.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和影响力薄弱第43页
        5.西方国家遏制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制度性话语权发展第43-44页
    (三) 我国产生现阶段制度性话语权问题的原因第44-48页
        1.我国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制约第44-45页
        2.我国国际制度研究和制度设置的人才较为匮乏第45-46页
        3.西方国家仍然掌握着现阶段较大的制度性话语权第46-48页
四、我国进一步提高制度性话语权的建设性对策第48-63页
    (一) 加强我国提高制度性话语权的理论研究第48-50页
        1.全球治理体系中我国制度性话语权的提升理念第48-49页
        2.全球治理体系中我国制度性话语权的提升目标第49-50页
    (二) 从政府角度提高我国制度性话语权第50-60页
        1.发挥国家战略意志作用,坚持“四个自信”第50-51页
        2.加强话语质量和话语能力建设第51-55页
        3.加快培养国际制度研究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第55-56页
        4.创建国际机制,扩大地区影响力第56-58页
        5.积极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全球义务第58-59页
        6.增强物质基础,提供更多的国际公共产品第59-60页
    (三) 从社会角度提高我国制度性话语权第60-63页
        1.企业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讨论与制定第60-61页
        2.增强媒体在提高制度性话语权方面的重要影响第61-62页
        3.提升我国非政府组织对制度性话语权的重要作用第62-63页
结论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附录第67-70页
后记第70-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下一篇: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