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典型微细结构缺陷的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1.1 微小毛刺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1.1.1 毛刺的形成机理 | 第13-14页 |
| 1.1.2 毛刺的分类 | 第14-15页 |
| 1.1.3 毛刺的形态测量 | 第15页 |
| 1.1.4 毛刺的尺寸以及形态预测模型 | 第15-16页 |
| 1.2 骨头钻孔和铣槽缺陷方面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1.2.1 产生热坏死现象的温度阈值 | 第16-17页 |
| 1.2.2 骨头制孔缺陷的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 1.2.3 热量的产生以及温度的测量方法 | 第19-20页 |
| 1.3 课题来源与本文研究项目 | 第20-23页 |
| 1.3.1 课题来源 | 第20页 |
| 1.3.2 问题的提出 | 第20-21页 |
| 1.3.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第2章 微小毛刺形成机理与试验研究 | 第23-43页 |
| 2.1 前言 | 第23页 |
| 2.2 切屑形成过程介绍 | 第23-24页 |
| 2.3 端面磨削毛刺形成过程有限元仿真 | 第24-31页 |
| 2.3.1 单颗粒磨削的物理模型 | 第24-25页 |
| 2.3.2 单颗磨粒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5-28页 |
| 2.3.3 毛刺形成过程 | 第28-31页 |
| 2.4 微小毛刺尺寸的影响因素 | 第31-38页 |
| 2.4.1 试验系统 | 第33-34页 |
| 2.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 2.4.3 毛刺形态检测 | 第36-38页 |
| 2.5 端面磨削微小毛刺尺寸的预测模型 | 第38-41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3章 骨头材料微细钻孔缺陷的试验研究 | 第43-81页 |
| 3.1 前言 | 第43页 |
| 3.2 骨头材料介绍 | 第43-45页 |
| 3.3 微细切削加工介绍 | 第45-48页 |
| 3.3.1 微细切削的材料去除机理 | 第45-46页 |
| 3.3.2 微细切削过程的力学建模 | 第46-48页 |
| 3.4 骨头材料高速微细钻孔试验 | 第48-69页 |
| 3.4.1 骨头材料微细钻削过程分析 | 第50-54页 |
| 3.4.2 钻削力和钻削温度与钻削参数的关系模型 | 第54-63页 |
| 3.4.3 响应曲面法优化 | 第63-69页 |
| 3.5 涂层与非涂层刀具的试验比较 | 第69-73页 |
| 3.5.1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71-73页 |
| 3.5.2 结论 | 第73页 |
| 3.6 预制孔的试验研究 | 第73-76页 |
| 3.7 孔壁形貌以及切屑形态 | 第76-78页 |
| 3.8 本章小结 | 第78-81页 |
| 第4章 骨头材料微细铣槽缺陷的试验研究 | 第81-95页 |
| 4.1 前言 | 第81页 |
| 4.2 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案 | 第81-83页 |
|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83-89页 |
| 4.4 铣削力、铣削温度的数学模型及参数优化 | 第89-93页 |
| 4.5 微型槽形貌检测 | 第93-94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5-99页 |
| 5.1 结论 | 第95-96页 |
| 5.1.1 微小毛刺的形成机理与试验研究 | 第95页 |
| 5.1.2 骨头材料微细制孔缺陷的研究 | 第95-96页 |
| 5.1.3 骨头材料微细铣槽缺陷的研究 | 第96页 |
| 5.2 论文创新点 | 第96页 |
| 5.3 展望 | 第96-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5页 |
| 致谢 | 第105-10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