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抑郁症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 第12-14页 |
1.2.2 抑郁症与电生理的相关性 | 第14-15页 |
1.2.3 抑郁症治疗方法 | 第15-16页 |
1.3 催眠治疗方法 | 第16-17页 |
1.4 心率变异性与自主神经系统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5 研究内容和论文组织结构 | 第19-22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催眠与心率变异性的小波时频分析 | 第22-35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催眠实验和心率变异性信号处理 | 第22-26页 |
2.2.1 催眠实验的过程 | 第23-24页 |
2.2.2 心率变异性信号的处理 | 第24-26页 |
2.3 小波时频分析心率变异性信号 | 第26-31页 |
2.3.1 时频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2.3.2 心率变异性信号的小波时频分析 | 第27-30页 |
2.3.3 时频分析的统计特征参数计算 | 第30-31页 |
2.4 催眠实验心率变异性时频分析结果与结论 | 第31-34页 |
2.4.1 心率变异性在催眠实验时频分析的结果 | 第31-33页 |
2.4.2 小波时频分析结论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Ewing试验的抑郁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研究 | 第35-53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心率变异性参数计算 | 第35-39页 |
3.2.1 时域参数计算 | 第35-36页 |
3.2.2 频域参数计算 | 第36-37页 |
3.2.3 非线性参数计算 | 第37-39页 |
3.3 抑郁症患者的自主神经与心率变异性表现 | 第39-40页 |
3.4 Ewing试验的心率变异性研究实验 | 第40-51页 |
3.4.1 Ewing试验简介 | 第40-41页 |
3.4.2 Ewing试验的过程与方法 | 第41-46页 |
3.4.3 抑郁症患者Ewing试验的心率变异性结果 | 第46-50页 |
3.4.4 抑郁症患者Ewing试验结论 | 第50-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催眠治疗抑郁症的心率变异性研究 | 第53-60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催眠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 第53-54页 |
4.3 催眠治疗抑郁症的心率变异性研究实验 | 第54-59页 |
4.3.1 催眠治疗抑郁症的实验过程与方法 | 第54-56页 |
4.3.2 心率变异性在催眠治疗抑郁症中的结果 | 第56-58页 |
4.3.3 心率变异性在催眠治疗抑郁症的表现结论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60-61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件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