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1 前言 | 第12-16页 |
| ·选题依据 | 第12-16页 |
| ·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 第12页 |
| ·全民健身运动大背景的号召 | 第12-13页 |
| ·创新体育课程改革思路的需要 | 第13-15页 |
| ·寻根思源,发掘器械体操潜在价值的需要 | 第15-16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 ·相关内容的界定 | 第16-19页 |
| ·器械体操器械的界定 | 第17页 |
| ·功能的界定 | 第17-1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与研究直接相关的资料 | 第19-20页 |
| ·丰富器械体操器械功能研究的其他学科相关资料 | 第20页 |
| ·涉及体育器械的综合类研究 | 第20页 |
| ·服务于竞技体操的器械研究 | 第20-21页 |
| ·涉及器械体操教学的调查和研究 | 第21页 |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1-24页 |
|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21-22页 |
| ·逻辑分析法 | 第22页 |
| ·专家访谈法 | 第22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22-24页 |
| 4 分析与讨论 | 第24-65页 |
| ·器械体操器械的研究 | 第24-28页 |
| ·器械体操器械的历史及发展简介 | 第24-28页 |
| ·器械体操器械的结构特点 | 第28-31页 |
| ·器械体操器械的材质和规格发展 | 第28-29页 |
| ·从器械体操器械与人的交流认识器械结构 | 第29-31页 |
| ·器械体操基本动作的研究 | 第31-56页 |
| ·器械体操基本动作的选择 | 第31-32页 |
| ·器械体操动作分析 | 第32-56页 |
| ·器械体操动作特点及功效评估 | 第56-60页 |
| ·平衡木动作特点及功效 | 第56-57页 |
| ·单杠动作特点及功效 | 第57-58页 |
| ·吊环动作特点及功效 | 第58-59页 |
| ·双杠动作特点及功效 | 第59页 |
| ·鞍马动作特点及功效 | 第59-60页 |
| ·跳马动作特点及功效 | 第60页 |
| ·器械体操器械功能总结和思考 | 第60-65页 |
| ·器械体操器械的微观功能 | 第61-64页 |
| ·器械体操器械的宏观功能 | 第64-65页 |
| 5 结论与建议 | 第65-69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器械体操器械具有愉悦身心和强身健体的显性正向功能 | 第65页 |
| ·器械体操器械具有医疗保健、意志力培养和生活实际应用的隐性正向功能 | 第65-66页 |
| ·器械体操器械具有与当今社会价值观相背离的负向功能 | 第66页 |
| ·器械体操器械功能的关系需要辩证看待 | 第66页 |
| ·建议 | 第66-69页 |
| ·发扬器械体操器械的显性正向功能 | 第66页 |
| ·开发器械体操器械原始功能的教育价值 | 第66-67页 |
| ·重视器械体操器械原始功能的社会价值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 附录 | 第71-78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