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技法论文--中国画技法论文

基于笔势的水墨飞白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课题来源及意义第9-10页
    1.2 相关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 论文的内容组织第14-15页
第2章 水墨飞白仿真研究概述第15-25页
    2.1 水墨飞白的概述第15-16页
    2.2 水墨飞白的形成原因第16-17页
    2.3 水墨飞白的艺术特征第17-18页
    2.4 水墨飞白的仿真研究概述第18-24页
        2.4.1 基于纹理映射的水墨飞白仿真第18-20页
        2.4.2 基于毛笔建模的水墨飞白仿真第20-23页
        2.4.3 基于分形理论的水墨飞白仿真第23-24页
    2.5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毛笔模型的构建方法第25-35页
    3.1 毛笔建模分析第25-26页
    3.2 毛笔建模方法第26-32页
        3.2.1 获取采样点集第27页
        3.2.2 毛笔几何模型构建第27-28页
        3.2.3 笔触模型构建第28-31页
        3.2.4 运笔模型构建第31-32页
    3.3 毛笔模型的实现第32-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基于笔势的笔道仿真方法研究第35-47页
    4.1 笔势对笔道轮廓的影响第35-37页
    4.2 角度与笔道的关系第37-40页
        4.2.1 笔杆角度和运笔方向与笔道的关系第37-38页
        4.2.2 根据运笔方向修正笔触角度第38-40页
    4.3 力度与笔道的关系第40-41页
    4.4 笔道绘制方法的提出第41-43页
    4.5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3-45页
    4.6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5章 基于改进IFS的水墨飞白研究第47-57页
    5.1 笔势对飞白的影响第47-48页
    5.2 飞白效果的实现过程第48-53页
        5.2.1 迭代函数系统原理第48-49页
        5.2.2 建立随机迭代函数系统第49-50页
        5.2.3 基于笔势改进的IFS飞白吸引子第50-51页
        5.2.4 绘制IFS吸引子第51-53页
    5.3 实现效果分析及改进第53-55页
    5.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6章 仿真实验及分析第57-63页
    6.1 实验环境及实验步骤第57-58页
    6.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8-61页
    6.3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结论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9-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VC的电子设备销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校园电子公告板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