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佛教论文--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论文

昆明筇竹寺与成都宝光寺五百罗汉造像研究--以其中30尊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8页
    一、选题缘由第8-10页
    二、田野点介绍第10-11页
    三、学术回顾第11-16页
        (一) 国内外研究成果第11-13页
        (二) 罗汉研究视角第13-14页
        (三) 两寺罗汉像的研究成果第14-16页
    四、研究意义第16页
        (一) 理论意义第16页
        (二) 现实意义第16页
    五、研究方法第16-18页
        (一) 文献研究法第16页
        (二) 田野调查法第16页
        (三) 推理法第16-17页
        (四) 图像对比法第17-18页
第一章 五百罗汉的源流及其传播第18-26页
    一、五百罗汉的发轫第18-20页
    二、五百罗汉的发展第20-21页
    三、云南地区罗汉传播第21-24页
    四、成都地区罗汉传播第24-26页
第二章 筇竹寺、宝光寺五百罗汉造像的似与异第26-52页
    一、筇竹寺、宝光寺五百罗汉造像之似第26-30页
        (一) 两寺罗汉人物类型之似第26-27页
        (二) 五百罗汉像制作工艺之似第27-28页
        (三) 罗汉堂主尊之似第28-30页
    二、筇竹寺、宝光寺五百罗汉造像之异第30-52页
        (一) 罗汉像空间安置之异第30-33页
        (二) 两寺塑像风格之异第33-40页
        (三) 单尊罗汉像塑造之异第40-52页
第三章 筇竹寺、宝光寺五百罗汉造像似、异探因第52-62页
    一、“似”的原因第52-54页
    二、“异”的原因第54-62页
        (一) 塑像背景异第54-57页
        (二) 审美感悟异第57-62页
结语第62-66页
    一、五百罗汉的精神指向第62-63页
    二、五百罗汉像对当代艺术的启迪第63-66页
附录第66-78页
    一、筇竹寺、宝光寺二十尊罗汉对比图第66-73页
    二、史籍记载黎广修事迹概略第73-75页
    三、相关罗汉简介第75-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砂岩类文物的盐破坏及保护研究--以麦积山为例
下一篇:中国北方先秦时期青铜人物纹饰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