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章 立场与关系:翟永明、“四川五君”、“第三代诗人” | 第12-20页 |
第一节 个人式记录——生活与诗歌的等边 | 第12-16页 |
一、最初的“蜜” | 第13-14页 |
二、早年的阅读生涯 | 第14-15页 |
三、诗歌发生的开端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翟永明与“四川五君”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翟永明与“第三代诗人” | 第17-20页 |
第二章 风格的诞生:女性·自白 | 第20-31页 |
第一节 女性的底色:个体经验的强化 | 第20-25页 |
一、何谓“女性诗歌”? | 第21-22页 |
二、女性的主题:父嗣(爱情)·母亲 | 第22-25页 |
第二节 自白的话语:切近生命的表达 | 第25-31页 |
一、共生的源头:“焦虑”的体验 | 第25-27页 |
二、语汇的挪移:修辞与画面 | 第27-31页 |
第三章 持续的变化:叙事·戏剧 | 第31-43页 |
第一节 叙事的的选择及特征 | 第31-37页 |
一、叙事的选择:内外的双重需求 | 第32-33页 |
二、叙事空间的延宕 | 第33-35页 |
三、叙事视角的转移 | 第35-37页 |
第二节 戏剧的方式与元素 | 第37-43页 |
一、反戏剧化的戏剧化 | 第37-39页 |
二、戏剧元素的掺杂 | 第39-43页 |
第四章 多元的辐射:古典·现代 | 第43-58页 |
第一节 于古典中寻求诗意 | 第43-50页 |
一、“在古代”:回归古典的缅想 | 第43-47页 |
二、“哀书生”:穿越时空的对话 | 第47-50页 |
第二节 现代的诗意 | 第50-58页 |
一、“怨”:长矛战风车的可爱 | 第51-54页 |
二、科技:新鲜而失败的尝试 | 第54-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