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T攻击行为分析与防御决策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2 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14-19页 |
1.2.1 网络攻击行为分析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APT攻击行为分析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网络攻击防御决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4 关键问题分析 | 第18-19页 |
1.3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第19-22页 |
1.3.1 研究思路与主要工作 | 第19-21页 |
1.3.2 研究创新点 | 第21-22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2-24页 |
第二章 APT攻击行为的分类与性能分析 | 第24-40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APT攻击特征分析 | 第24-26页 |
2.2.1 APT攻击概念 | 第24-25页 |
2.2.2 APT攻击特性分析 | 第25-26页 |
2.3 基于阶段特性的APT攻击行为分类框架 | 第26-30页 |
2.3.1 攻击准备过程 | 第27-28页 |
2.3.2 攻击实施过程 | 第28-30页 |
2.4 APT攻击行为性能评估方法 | 第30-34页 |
2.4.1 攻击行为要素的提取 | 第30页 |
2.4.2 攻击行为要素的说明 | 第30-32页 |
2.4.3 攻击行为性能评估 | 第32-34页 |
2.5 实验与性能分析 | 第34-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40页 |
第三章 APT攻击链效能评估与攻击者能力量化 | 第40-56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APT攻击链效能评估基础 | 第40-42页 |
3.3 APT攻击链效能评估 | 第42-46页 |
3.3.1 APT攻击链效能评估流程 | 第42-43页 |
3.3.2 APT攻击行为动态因果关联 | 第43-45页 |
3.3.3 APT攻击链效能评估 | 第45-46页 |
3.4 APT攻击阶段识别 | 第46-49页 |
3.4.1 实时攻击阶段识别算法 | 第47-48页 |
3.4.2 攻击阶段识别算法的改进 | 第48-49页 |
3.5 APT攻击能力量化 | 第49-51页 |
3.5.1 攻击行为有效率 | 第50页 |
3.5.2 攻击阶段实现率 | 第50页 |
3.5.3 攻击能力评估 | 第50-51页 |
3.6 实验与性能分析 | 第51-5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基于信号博弈模型的APT攻击防御策略选取 | 第56-64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APT攻击信号博弈模型及均衡求解 | 第56-60页 |
4.2.1 博弈模型描述 | 第56-57页 |
4.2.2 策略收益量化 | 第57-59页 |
4.2.3 博弈过程分析 | 第59页 |
4.2.4 精炼贝叶斯均衡求解 | 第59-60页 |
4.3 APT攻击防御决策算法及分析 | 第60-61页 |
4.3.1 算法描述 | 第60页 |
4.3.2 算法分析 | 第60-61页 |
4.4 实验与性能分析 | 第61-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4-65页 |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作者简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