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论文--地下水动力学论文--地下水回灌论文

含水层物理堵塞的回灌试验与数值模拟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绪论第12-23页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12-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0页
        1.2.1 物理堵塞机理研究第15-17页
        1.2.2 物理堵塞的数值模拟第17-19页
        1.2.3 物理堵塞的预防与治理第19-20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0-23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0-21页
        1.3.2 技术路线第21-23页
2 研究区的环境概况第23-27页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第23-24页
    2.2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第24-26页
        2.2.1 气象特征第24页
        2.2.2 水文第24页
        2.2.3 水文地质特征第24-26页
    2.3 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第26-27页
3 含水介质物理堵塞的回灌试验研究第27-34页
    3.1 试验装置与材料第27-29页
        3.1.1 试验装置第27-28页
        3.1.2 试验材料第28-29页
    3.2 试验方法与步骤第29-30页
    3.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0-33页
        3.3.1 回灌液悬浮物浓度对堵塞的影响第30-31页
        3.3.2 水动力条件对堵塞的影响第31-33页
    3.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4 含水介质物理堵塞的数值模拟第34-58页
    4.1 堵塞模型的建立第34-38页
        4.1.1 多孔介质中悬浮颗粒运移-沉积数值模型第34-37页
        4.1.2 含水介质特征参数与悬浮颗粒沉积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第37-38页
    4.2 堵塞模型中相关物理参量的确定第38-47页
        4.2.1 测定原理与方法第38-42页
        4.2.2 测定结果分析第42-47页
    4.3 物理堵塞模型的求解与检验第47-50页
        4.3.1 模型的求解第47-49页
        4.3.2 模型的检验第49-50页
    4.4 模型敏感度分析第50-57页
        4.4.1 水位差△H第51-52页
        4.4.2 回灌液悬浮物浓度 C_0第52-53页
        4.4.3 初始渗透系数 K_0第53-55页
        4.4.4 初始孔隙度 n_0第55-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5 研究区含水层物理堵塞的模拟预测第58-69页
    5.1 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概化第58-61页
        5.1.1 含水层结构的概化第58页
        5.1.2 回灌条件的概化第58-61页
    5.2 含水层物理堵塞模型的建立第61-62页
        5.2.1 地表漫灌含水层物理堵塞模型第61页
        5.2.2 井灌含水层物理堵塞模型第61-62页
    5.3 模型参量(数)的确定第62-63页
    5.4 含水层物理堵塞的模拟预测与防治第63-67页
        5.4.1 地表漫灌过程中含水层的物理堵塞第63-65页
        5.4.2 井灌过程中含水层的物理堵塞第65-67页
    5.5 本章小结第67-6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9-72页
    6.1 结论第69-70页
    6.2 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7页
致谢第77-78页
个人简历第78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页
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江中下游燕山期成矿带构造特征、演化及其控矿规律
下一篇:工程岩体损伤声发射源定位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