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9-20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1.5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4-36页 |
2.1 房地产市场 | 第24-28页 |
2.1.1 房地产概念及基本特征 | 第24-25页 |
2.1.2 房地产市场基本参与要素 | 第25-26页 |
2.1.3 房地产市场运行模型 | 第26-28页 |
2.2 房地产商品价格形成机制 | 第28-30页 |
2.2.1 房地产商品价格概念 | 第28页 |
2.2.2 房地产商品价格形成机制 | 第28-30页 |
2.3 系统动力学理论 | 第30-34页 |
2.3.1 系统动力学概念 | 第30-31页 |
2.3.2 系统动力学建模原则 | 第31页 |
2.3.3 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 | 第31-32页 |
2.3.4 系统动力学与系统仿真基本原理 | 第32-34页 |
2.4 信号分析法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房地产市场系统结构分析与系统仿真 | 第36-56页 |
3.1 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 | 第36-38页 |
3.2 房地产商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3页 |
3.2.1 内部因素 | 第38-39页 |
3.2.2 外部因素 | 第39-43页 |
3.3 房地产市场系统界定和子系统划分 | 第43-49页 |
3.3.1 系统范围界定 | 第43-44页 |
3.3.2 成本子系统分析 | 第44-45页 |
3.3.3 供求子系统分析 | 第45-46页 |
3.3.4 社会子系统分析 | 第46-47页 |
3.3.5 调控子系统分析 | 第47-49页 |
3.4 系统因果反馈图的建立 | 第49-50页 |
3.4.1 系统因果反馈图 | 第49页 |
3.4.2 主要因果反馈回路分析 | 第49-50页 |
3.5 系统仿真模型的构建 | 第50-54页 |
3.5.1 系统存量流量图 | 第51-52页 |
3.5.2 部分变量的界定与解释 | 第52-53页 |
3.5.3 各变量间数学关系的确定 | 第53-5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房地产市场风险预警系统 | 第56-84页 |
4.1 房地产市场风险预警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 第56-57页 |
4.2 基于系统动力学仿真的房地产市场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7-72页 |
4.2.1 模型主要变量参数的设定 | 第57-63页 |
4.2.2 模型有效性及参数设置合理性检验 | 第63-65页 |
4.2.3 模型灵敏性测试与关键变量选取 | 第65-67页 |
4.2.4 模型仿真及预测结果分析 | 第67-72页 |
4.2.5 房地产市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72页 |
4.3 风险综合指数的确定 | 第72-79页 |
4.3.1 模型窗口期(Window)的确定 | 第73页 |
4.3.2 风险与风险临界值的界定 | 第73-78页 |
4.3.3 风险综合指数的构建 | 第78-79页 |
4.4 房地产市场的警情判断与综合分析 | 第79-83页 |
4.4.1 警情判断与分析 | 第79页 |
4.4.2 针对不同级别警情的应对措施 | 第79-8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五章 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风险模拟仿真与政策建议——以济南市为例 | 第84-100页 |
5.1 可调控变量的选取 | 第84页 |
5.2 济南市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模拟仿真 | 第84-98页 |
5.2.1 单变量单一政策调控试验 | 第84-92页 |
5.2.2 多变量综合调控政策试验 | 第92-98页 |
5.3 济南市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建议与措施 | 第98-10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0-104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00-101页 |
6.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101-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0页 |
致谢 | 第110-112页 |
附录 | 第112-122页 |
附录A | 第112-122页 |
附录B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