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构成学理论在方塔水库滨水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 | 第14页 |
1.3.1 形态构成理论概念与范围 | 第14页 |
1.3.2 水库滨水空间的概念与范围 | 第14页 |
1.4 国内外研究的概况 | 第14-16页 |
1.4.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1.4.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1.5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6-18页 |
1.5.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3 论文框架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形态构成学理论基础 | 第18-43页 |
2.1 形态构成学释义 | 第18-19页 |
2.1.1 形态 | 第18-19页 |
2.1.2 构成 | 第19页 |
2.1.3 形态构成学 | 第19页 |
2.2 形态构成理论之平面构成 | 第19-29页 |
2.2.1 图底关系构成 | 第19-21页 |
2.2.2 点要素构成 | 第21-23页 |
2.2.3 线要素构成 | 第23-25页 |
2.2.4 面要素构成 | 第25-27页 |
2.2.5 平面构成基本语汇 | 第27-29页 |
2.3 形态构成学之色彩构成 | 第29-33页 |
2.3.1 色彩的分类 | 第29-30页 |
2.3.2 色彩的三要素 | 第30-31页 |
2.3.3 色彩的情感 | 第31-32页 |
2.3.4 色彩调和 | 第32-33页 |
2.4 形态构成学之立体空间构成 | 第33-42页 |
2.4.1 概述 | 第33页 |
2.4.2 实体的基本形式 | 第33-34页 |
2.4.3 空间的基本特征 | 第34-39页 |
2.4.4 立体构成的方法 | 第39-42页 |
2.5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方塔水库形态特征及修复优化研究 | 第43-50页 |
3.1 水库背景与基础 | 第43-45页 |
3.1.1 城市背景与区位 | 第43页 |
3.1.2 历史沿革 | 第43-44页 |
3.1.3 现状概况 | 第44页 |
3.1.4 上位规划 | 第44-45页 |
3.2 水库形态构成特征 | 第45-48页 |
3.2.1 要素特征 | 第45-48页 |
3.2.2 特征剖析 | 第48页 |
3.3 水库形态的修复优化 | 第48-49页 |
3.3.1 限制水位高度、稳定汛期形态 | 第48-49页 |
3.3.2 建立补充水源、稳定旱季形态 | 第49页 |
3.3.3 促进水体循环、稳定生态系统 | 第49页 |
3.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平面构成在方塔库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 第50-65页 |
4.1 空间中平面构成要素特征 | 第50-53页 |
4.1.1 点的特征 | 第50-52页 |
4.1.2 线的特征 | 第52页 |
4.1.3 面的特征 | 第52-53页 |
4.2 点要素在方塔库滨空间中的运用 | 第53-58页 |
4.2.1 点的类型 | 第53-57页 |
4.2.2 点的组织 | 第57-58页 |
4.3 线要素在方塔库滨空间中的运用 | 第58-60页 |
4.3.1 线的类型 | 第58-60页 |
4.3.2 线的组织 | 第60页 |
4.4 面要素在方塔库滨空间中的组织 | 第60-62页 |
4.4.1 面的类型 | 第60-61页 |
4.4.2 面的组织 | 第61-62页 |
4.5 语汇在方塔库滨空间中的综合运用 | 第62-63页 |
4.6 方塔库滨空间的平面形态特征 | 第63-64页 |
4.7 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色彩构成在方塔库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 第65-74页 |
5.1 滨水空间中色彩构成的特征 | 第65-69页 |
5.1.1 色彩的分类 | 第65-66页 |
5.1.2 色彩确定的方法 | 第66-67页 |
5.1.3 色彩的搭配 | 第67-68页 |
5.1.4 色彩的调和 | 第68-69页 |
5.1.5 色彩的分区 | 第69页 |
5.2 方塔库滨空间中色彩的分类 | 第69-71页 |
5.2.1 属性分类 | 第69-70页 |
5.2.2 主次分类 | 第70-71页 |
5.3 色彩的搭配 | 第71-72页 |
5.4 色彩的调和 | 第72-73页 |
5.5 色彩的分区 | 第73页 |
5.6 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立体空间构成在方塔库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 第74-96页 |
6.1 滨水空间中的立体构成要素特征 | 第74-82页 |
6.1.1 粒体与块体的特征 | 第74-75页 |
6.1.2 线体与面体的特征 | 第75-76页 |
6.1.3 城市滨水空间的界面构成 | 第76-78页 |
6.1.4 空间构成的特征 | 第78-81页 |
6.1.5 城市滨水空间形态设计原则 | 第81-82页 |
6.2 粒体与块体的应用 | 第82-86页 |
6.3 面体与线体的应用 | 第86-89页 |
6.4 空间构成与组织 | 第89-92页 |
6.4.1 界面构成 | 第89-90页 |
6.4.2 空间的尺度 | 第90页 |
6.4.3 空间构成组织 | 第90-92页 |
6.5 立体构成形态特征 | 第92-95页 |
6.6 小结 | 第95-96页 |
结语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