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广西南宁CHB患者HBV基因型及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3-15页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第15-28页
    1 古代医家对CHB的认识第15-16页
        1.1 胁痛第15页
        1.2 肝着第15页
        1.3 黄疸第15-16页
        1.4 积聚第16页
    2 CHB的病因病机第16-18页
        2.1 CHB的病因病机分析第16-17页
        2.2 近代学者对CHB病因病机的研究第17-18页
    3 CHB的中医诊治第18-22页
        3.1 CHB的辨证要点第18-19页
            3.1.1 辨虚实第18页
            3.1.2 辨脏腑第18页
            3.1.3 辨气血阴阳第18-19页
            3.1.4 辨湿热痰瘀第19页
        3.2 CHB的辨证分型第19-20页
        3.3 CHB的辨证论治第20-22页
            3.3.1 调气血阴阳第20页
            3.3.2 清热利湿第20-21页
            3.3.3 利水消肿第21页
            3.3.4 护脾胃第21页
            3.3.5 抗病毒第21页
            3.3.6 近代医家对CHB辨证论治第21-22页
            3.3.7 中药对CHB的特殊作用第22页
    4 现代医学对乙肝的诊疗第22-24页
        4.1 CHB的相关检查第23-24页
            4.1.1 实验室检查第23-24页
                4.1.1.1 HBV血清学检测第23页
                4.1.1.2 生物化学检查第23-24页
            4.1.2 影像学检查第24页
            4.1.3 病理学检查第24页
        4.2 CHB的现代化药物治疗第24页
    5 CHB病毒基因型的研究第24-28页
        5.1 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的发现第24-25页
        5.2 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第25页
        5.3 乙肝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第25-26页
        5.4 乙肝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第26页
        5.5 乙肝病毒基因型的主要检测方法第26-28页
            5.5.1 抗HBsAg表位单克隆抗体的ELISA第26-27页
            5.5.2 乙肝病毒基因型芯片检测方法第27页
            5.5.3 微板核酸分子杂交一ELISA第27-28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8-38页
    1 资料与方法第28-31页
        1.1 病例来源第28页
        1.2 纳入标准第28页
        1.3 排除标准第28页
        1.4 西医诊断标准第28-29页
        1.5 中医诊断标准第29-31页
            1.5.1 肝胆湿热证第29页
            1.5.2 肝郁脾虚证第29-30页
            1.5.3 肝肾阴虚证第30页
            1.5.4 瘀血阻络证第30页
            1.5.5 脾肾阳虚证第30-31页
        1.6 基因型检测方法第31页
        1.7 统计学方法第31页
    2 结果第31-38页
        2.1 一般资料第31-32页
        2.2 统计结果第32-38页
            2.2.1 HBV基因型与中医证型关系第32-33页
            2.2.2 中医证型与肝功能关系第33-34页
            2.2.3 HBV基因型与肝功能关系第34-35页
            2.2.4 中医证型与乙肝严重度关系第35页
            2.2.5 HBV基因型与乙肝严重度关系第35-36页
            2.2.6 中医证型与HbeAg、HBV-DNA载量关系第36页
            2.2.7 HBV基因型与HbeAg、HBV-DNA载量关系第36-38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38-46页
    1 HBV基因型与中医证型研究的意义第38-39页
        1.1 中医证型与基因序列的关系第38页
        1.2 中医证型与基因表达物的关系第38页
        1.3 导师研究成果第38-39页
    2 HBV基因型与中医证型联系第39-41页
        2.1 数据结果第39页
        2.2 HBV基因型与肝胆湿热证型相关性分析第39-40页
        2.3 HBV基因型与肝郁脾虚证型相关性分析第40页
        2.4 HBV基因型与肝肾阴虚、瘀血阻络和脾肾阳虚证型相关性分析第40-41页
        2.5 各个证型数量分布原因分析第41页
    3 中医证型、HBV基因型与肝功能的关系第41-42页
        3.1 中医证型与肝功能的关系第41-42页
        3.2 HBV基因型与肝功能的关系第42页
    4 中医证型、HBV基因型与肝炎严重度的关系第42-43页
        4.1 中医证型与肝炎严重度的关系第42-43页
        4.2 HBV基因型与肝炎严重度的关系第43页
    5 中医证型、HBV基因型与HbeAg阳性率、HBV-DNA水平的关系第43-45页
        5.1 中医证型与HbeAg阳性率、HBV-DNA水平的关系第43-44页
        5.2 HBV基因型与HbeAg阳性率、HBV-DNA水平的关系第44-45页
    6 总结第45-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4页
附录第54-57页
缩略词表第57-58页
综述第58-66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止痛顺气汤治疗Hp相关性CNAG脾胃湿热证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阳和汤加味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阳虚血瘀证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