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5页 |
·概述 | 第12页 |
·时分交替ADC 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以及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A/D 转换基础理论 | 第15-26页 |
·A/D 转换器的基本原理及结构 | 第15-17页 |
·A/D 转换器的评价指标 | 第17-19页 |
·时分交替A/D 转换器的原理 | 第19-22页 |
·通道失配对时分交替ADC 动态性能的影响 | 第22-25页 |
·通道失配的产生原因 | 第22页 |
·偏置失配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22-23页 |
·增益失配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23-24页 |
·时钟失配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24页 |
·通道失配对系统性能影响的MATLAB 仿真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现有的通道失配校准方案介绍与分析 | 第26-46页 |
·自适应信号处理方法基础 | 第26-30页 |
·通道失配值的测试 | 第30-37页 |
·开环结构的基于测试信号的自适应校准方法 | 第30-32页 |
·闭环结构的自适应校准方法 | 第32-37页 |
·信号的重构 | 第37-40页 |
·消除偏置失配与增益失配的信号重构 | 第37页 |
·消除时钟失配的信号重构方案 | 第37-40页 |
·farrow 内插延迟器原理 | 第40-45页 |
·应用于重采样的farrow 结构内插电路原理 | 第40-42页 |
·应用于可控分数倍延迟应用的farrow 结构内插电路原理 | 第42-43页 |
·分段拟合的基于多项式的farrow 结构内插器设计 | 第43-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基于自适应信号处理的通道失配数字校准方案设计 | 第46-74页 |
·基于LMS 算法的偏置、增益失配联合自适应校准算法 | 第46-49页 |
·基于通道方差最小化的自适应时钟失配数字校准算法 | 第49-59页 |
·基于通道方差最小化的目标函数 | 第49-52页 |
·基于有限差分逼近的误差参数收敛算法 | 第52-55页 |
·基于镜像频率调制的高频信号延迟算法 | 第55-59页 |
·信号延迟模块子模块设计算法 | 第59-65页 |
·基于LMS 算法的farrow 内插延迟器的系数设计 | 第59-63页 |
·HILBERT 滤波器 | 第63页 |
·CORDIC 算法 | 第63-65页 |
·方案仿真与验证 | 第65-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基于自适应信号处理的时钟失配数字校准电路设计 | 第74-92页 |
·电路设计参数 | 第74-75页 |
·电路模块划分 | 第75-77页 |
·goal_cal 模块设计 | 第76页 |
·模块功能与实现算法 | 第76页 |
·模块电路实现 | 第76-77页 |
·para_adj 模块设计 | 第77-80页 |
·模块功能与实现算法 | 第77-79页 |
·模块电路实现 | 第79-80页 |
·delay_block 模块设计 | 第80-84页 |
·模块功能与子模块划分 | 第80页 |
·farrow_filter 子模块设计 | 第80-83页 |
·cordic 子模块设计 | 第83-84页 |
·hilbert_filter 子模块设计 | 第84页 |
·电路验证、性能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84-91页 |
·小结 | 第91-92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92-94页 |
·总结 | 第92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个人简历、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