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光催化技术及其应用 | 第12-13页 |
1.3 新型BiOCl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1.3.1 新型BiOCl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14-16页 |
1.3.1.1 水解法 | 第14-15页 |
1.3.1.2 水热法和溶剂热法 | 第15页 |
1.3.1.3 溶胶-凝胶法 | 第15页 |
1.3.1.4 低温湿化学法 | 第15-16页 |
1.3.1.5 电化学法 | 第16页 |
1.3.1.6 其他方法 | 第16页 |
1.3.2 BiOCl光催化剂的改性方法 | 第16-18页 |
1.3.2.1 半导体耦合 | 第16-17页 |
1.3.2.2 金属表面沉积 | 第17页 |
1.3.2.3 卤素离子掺杂 | 第17-18页 |
1.3.2.4 金属离子掺杂 | 第18页 |
1.4 可再生生物炭 | 第18-22页 |
1.4.1 生物炭的制备方法 | 第19-20页 |
1.4.1.1 热分解法 | 第19页 |
1.4.1.2 微波碳化法 | 第19-20页 |
1.4.1.3 水热碳化法 | 第20页 |
1.4.1.4 化学气相沉积 | 第20页 |
1.4.2 生物炭的应用 | 第20-22页 |
1.4.2.1 吸附材料 | 第21页 |
1.4.2.2 载体材料 | 第21页 |
1.4.2.3 燃料 | 第21-22页 |
1.4.2.4 绝热材料 | 第22页 |
1.4.2.5 耐腐蚀材料 | 第22页 |
1.4.2.6 复合材料 | 第22页 |
1.4.3 生物炭的发展前景 | 第22页 |
1.5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SPR) 及异质结 | 第22-24页 |
1.5.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 第23页 |
1.5.2 异质结 | 第23-24页 |
1.6 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1.6.1 课题的来源 | 第24页 |
1.6.2 研究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24页 |
1.6.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BiOCl与生物炭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光降解性能研究 | 第26-37页 |
2.1 前言 | 第26-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28页 |
2.2.1 实验药品 | 第27页 |
2.2.2 样品的制备 | 第27-28页 |
2.2.3 样品的表征 | 第28页 |
2.2.4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6页 |
2.3.1 BiOCl/C 二元复合光催化剂的 XRD 研究 | 第28-29页 |
2.3.2 BiOCl/C 二元复合光催化剂的 SEM、EDS 和 TEM 研究 | 第29-30页 |
2.3.3 BiOCl/C 二元复合光催化剂的 XPS 研究 | 第30-31页 |
2.3.4 BiOCl/C 二元复合光催化剂的 UV-vis DRS 研究 | 第31-32页 |
2.3.5 BiOCl/C 二元复合光催化剂的 PL 光谱研究 | 第32-33页 |
2.3.6 BiOCl/C 二元复合光催化剂的电化学分析 | 第33-34页 |
2.3.7 BiOCl/C 二元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34-35页 |
2.3.8 BiOCl/C 二元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机理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Ag/BiOCl/C三元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光降解性能研究 | 第37-49页 |
3.1 前言 | 第37-3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3.2.1 实验药品 | 第38页 |
3.2.2 样品的制备 | 第38-39页 |
3.2.3 样品的表征 | 第39页 |
3.2.4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3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7页 |
3.3.1 Ag/BiOCl/C 三元复合光催化剂的 XRD 研究 | 第39-40页 |
3.3.2 Ag/BiOCl/C 三元复合光催化剂的 SEM,EDS 和 TEM 研究 | 第40-41页 |
3.3.3 Ag/BiOCl/C 三元复合光催化剂的 XPS 研究 | 第41-43页 |
3.3.4 Ag/BiOCl/C 三元复合光催化剂的 DRS 研究 | 第43页 |
3.3.5 Ag/BiOCl/C 三元复合光催化剂的 PL 研究 | 第43-44页 |
3.3.6 Ag/BiOCl/C 三元复合光催化剂的电化学分析 | 第44-45页 |
3.3.7 Ag/BiOCl/C 三元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45-46页 |
3.3.8 Ag/BiOCl/C 三元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机理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Ag/AgCl/BiOCl/C四元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49-61页 |
4.1 前言 | 第49-5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0-51页 |
4.2.1 实验药品 | 第50页 |
4.2.2 样品的制备 | 第50-51页 |
4.2.3 样品的表征 | 第51页 |
4.2.4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5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1-60页 |
4.3.1 Ag/AgCl/Bi OCl/C 四元复合光催化剂的 XRD 研究 | 第51-52页 |
4.3.2 Ag/AgCl/BiOCl/C 四元复合光催化剂的 SEM,EDS 和 TEM 研究 | 第52-53页 |
4.3.3 Ag/AgCl/BiOCl/C 四元复合光催化剂的 XPS 研究 | 第53-55页 |
4.3.4 Ag/AgCl/BiOCl/C 四元复合光催化剂的 DRS 研究 | 第55-56页 |
4.3.5 Ag/AgCl/BiOCl/C 四元复合光催化剂的 PL 研究 | 第56-57页 |
4.3.6 Ag/AgCl/BiOCl/C 四元复合光催化剂的电化学分析 | 第57-58页 |
4.3.7 Ag/AgCl/BiOCl/C 四元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58-59页 |
4.3.8 Ag/AgCl/BiOCl/C 四元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机理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及进一步工作建议 | 第61-64页 |
5.1 结论 | 第61-62页 |
5.2 创新点 | 第62页 |
5.3 进一步工作建议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在校期间主要科成果 | 第77-78页 |
附录A:中英文符号对照表 | 第78-79页 |
附录B: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