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光伏技术及产业前景 | 第11-14页 |
1.2 最大功率点跟踪国内外状况 | 第14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6-22页 |
2.1 系统的基本结构 | 第16-17页 |
2.2 系统主电路拓扑结构的分析与选择 | 第17-20页 |
2.2.1 DC/DC 变换的基本拓扑结构 | 第17-19页 |
2.2.2 本系统所采用的主电路拓扑结构 | 第19-20页 |
2.3 系统的总体控制策略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 第22-43页 |
3.1 主电路中的各元器件的参数选择 | 第22-29页 |
3.1.1 主功率器件的选择 | 第22-23页 |
3.1.2 输入侧平波电容器的选择 | 第23-24页 |
3.1.3 输出侧LC 滤波器的容量选择 | 第24页 |
3.1.4 散热器的选择 | 第24-25页 |
3.1.5 微控制器的选择 | 第25-27页 |
3.1.6 12V 转换电源模块的选择 | 第27页 |
3.1.7 供电单元电路设计 | 第27页 |
3.1.8 IGBT 驱动电路功能器件的选择 | 第27-29页 |
3.2 CPU 的特性 | 第29-31页 |
3.2.1 浮点运算 | 第29页 |
3.2.2 时钟发生模块及时钟 | 第29-31页 |
3.2.3 模数转换模块 | 第31页 |
3.3 采样电路 | 第31-34页 |
3.3.1 电压采样 | 第31-33页 |
3.3.2 电流采样 | 第33-34页 |
3.4 滤波电路 | 第34-36页 |
3.4.1 巴特沃思二阶低通滤波器 | 第34-35页 |
3.4.2 二阶RC 低通无源滤波器 | 第35-36页 |
3.5 驱动电路的设计 | 第36-38页 |
3.5.1 IGBT 的驱动要求 | 第36-37页 |
3.5.2 驱动电路的电源 | 第37页 |
3.5.3 TLP250 及驱动电路 | 第37-38页 |
3.6 液晶显示电路的设计 | 第38-39页 |
3.7 BUCK 电路的改进 | 第39-40页 |
3.7.1 BUCK 电路改进前 | 第39页 |
3.7.2 BUCK 电路改进后 | 第39-40页 |
3.8 直流侧过流保护 | 第40-42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MPPT 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实现方案 | 第43-61页 |
4.1 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 第43-52页 |
4.1.1 太阳电池的基本原理 | 第43-45页 |
4.1.2 太阳电池的P-V 特性曲线matlab/simulink 仿真 | 第45-51页 |
4.1.3 太阳能电池遮挡情况下的特性曲线 | 第51-52页 |
4.2 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跟踪 | 第52-56页 |
4.2.1 最大功率跟踪原理 | 第52-53页 |
4.2.2 目前各种常见MPPT 技术的特点 | 第53-56页 |
4.3 本系统采用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 | 第56-60页 |
4.3.1 非遮挡情况 | 第56-58页 |
4.3.2 遮挡情况 | 第58-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1-66页 |
5.1 室内模拟实验及分析 | 第62-63页 |
5.2 室外实验及分析 | 第63-65页 |
5.2.1 组件测试 | 第63-64页 |
5.2.2 遮挡测试 | 第64-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66-68页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 第66-67页 |
6.2 下一步的工作及展望 | 第67页 |
6.3 本人在项目中所做的工作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最大功率跟踪算法附录 | 第70-82页 |
1、非遮挡情况下 | 第70-74页 |
2、遮挡情况下 | 第74-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得的奖励及专利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