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第一章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缘起及理论基础 | 第10-15页 |
| 一、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缘起 | 第10-12页 |
| (一)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兴起和发展 | 第10页 |
| (二) 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理由 | 第10-12页 |
| 二、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 三、中日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比较的可能性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中日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历史演进及其分析评价 | 第15-23页 |
| 一、日本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历史进程 | 第15-17页 |
| (一) 日本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历程 | 第15-16页 |
| (二) 日本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立法现状 | 第16-17页 |
| 二、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制进程及现行立法主要内容 | 第17-20页 |
| (一) 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制进程 | 第17页 |
| (二) 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现行立法主要内容 | 第17-20页 |
| 三、中日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总体分析与评价 | 第20-23页 |
| 第三章 中日关于商业秘密基本法律问题的分析与比较 | 第23-35页 |
| 一、关于商业秘密的概念 | 第23页 |
| (一) 日本法律对商业秘密的界定 | 第23页 |
| (二) 中国法律对商业秘密的界定 | 第23页 |
| (三) 比较与分析 | 第23页 |
| 二、关于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 | 第23-30页 |
| (一) 日本法律关于商业秘密构成要件的规定 | 第23-26页 |
| (二) 中国法律关于商业秘密构成要件的规定 | 第26-28页 |
| (三) 比较与分析 | 第28-30页 |
| 三、关于商业秘密的范围 | 第30-32页 |
| (一) 日本对商业秘密范围的规定 | 第30页 |
| (二) 中国对商业秘密范围的规定 | 第30-32页 |
| (三) 比较分析 | 第32页 |
| 四、关于商业秘密的性质 | 第32-35页 |
| (一) 日本关于商业秘密性质的观点 | 第32-33页 |
| (二) 我国关于商业秘密性质的观点 | 第33页 |
| (三) 比较分析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中日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认定及救济制度的分析与比较 | 第35-46页 |
| 一、中日侵犯商业秘密行为认定的比较 | 第35-38页 |
| (一) 日本法律关于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类型的规定 | 第35-36页 |
| (二) 中国法律关于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类型的规定 | 第36-37页 |
| (三) 比较分析 | 第37-38页 |
| 二、中日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救济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38-46页 |
| (一) 日本法律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的救济制度 | 第38-40页 |
| (二) 中国法律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的救济制度 | 第40-42页 |
| (三) 比较分析 | 第42-46页 |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商业秘密立法的若干构想 | 第46-50页 |
| 一、完善我国商业秘密立法应坚持的原则 | 第46-47页 |
| 二、完善我国商业秘密立法的建议和构想 | 第47-50页 |
| (一) 完善我国现有商业秘密保护法律 | 第47-48页 |
| (二) 制定我国的《商业秘密保护法》 | 第48-50页 |
| 结语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56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