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序言 | 第15-17页 |
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第17-31页 |
1.1 人际责任感的文化基础 | 第17-21页 |
1.2 与人际责任感相关的概念及其测量 | 第21-27页 |
1.3 问题提出与研究思路 | 第27-31页 |
2 研究1中国人人际责任感的传统意涵分析 | 第31-43页 |
2.1 引言 | 第31-32页 |
2.2 方法 | 第32-33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2.4 讨论 | 第38-41页 |
2.5 小结 | 第41-43页 |
3 研究2中国人人际责任感问卷的编制 | 第43-61页 |
3.1 引言 | 第43-44页 |
3.2 中国人人际责任感问卷的题项编制 | 第44-45页 |
3.3 中国人人际责任感问卷的初测 | 第45-51页 |
3.4 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第51-57页 |
3.5 讨论 | 第57-61页 |
4 研究3当代中国人人际责任感的现状调查研究 | 第61-75页 |
4.1 目的 | 第61页 |
4.2 方法 | 第61页 |
4.3 结果 | 第61-70页 |
4.4 讨论 | 第70-73页 |
4.5 小结 | 第73-75页 |
5 研究4深度访谈基础上对中国人人际责任感的分析 | 第75-95页 |
5.1 引言 | 第75页 |
5.2 方法 | 第75-77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77-92页 |
5.4 小结 | 第92-95页 |
6 研究5当代国人人际责任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 第95-105页 |
6.1 引言 | 第95-97页 |
6.2 方法 | 第97-99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99-101页 |
6.4 讨论 | 第101-103页 |
6.5 小结 | 第103-105页 |
7 研究6中国人人际责任感的大脑功能特征探索 | 第105-115页 |
7.1 引言 | 第105-106页 |
7.2 方法 | 第106-108页 |
7.3 结果 | 第108-111页 |
7.4 讨论 | 第111-115页 |
8 总讨论与结论 | 第115-125页 |
8.1 中国人人际责任感的测量工具 | 第115页 |
8.2 六维结构的内涵及其合理性 | 第115-116页 |
8.3 人际责任感的传统性 | 第116-118页 |
8.4 人际责任感的时代性 | 第118-120页 |
8.5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20-122页 |
8.6 对培养国人人际责任感的建议 | 第122-123页 |
8.7 研究发现的意义 | 第123-124页 |
8.8 结论 | 第124-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9页 |
表目录 | 第139-140页 |
图目录 | 第140-141页 |
附录 | 第141-143页 |
后记 | 第143-145页 |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一览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