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地基的稳定和变形 | 第9-11页 |
1.1.1 软土地基的稳定 | 第9页 |
1.1.2 软土地基的变形 | 第9-11页 |
1.2 高速公路沉降预测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1.2.1 路堤填筑速率的确定 | 第11页 |
1.2.2 地基预压时间的确定 | 第11页 |
1.2.3 卸载时间的确定 | 第11页 |
1.2.4 工后沉降的预测 | 第11页 |
1.2.5 填筑高度的确定 | 第11-12页 |
1.3 时间序列预测的优缺点 | 第12-13页 |
1.4 时间序列应用的广泛性 | 第13页 |
1.5 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5页 |
1.5.1 时间序列对路基加载的短期预报 | 第13-14页 |
1.5.2 混沌时间序列对路基卸载的长期预报 | 第14页 |
1.5.3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时间序列的基本形式和动态特征 | 第15-26页 |
2.1 基本思想 | 第15-16页 |
2.2 常用的几种时间序列模型 | 第16-17页 |
2.2.1 自回归(AR)模型 | 第16页 |
2.2.2 滑动平均(MA)模型 | 第16-17页 |
2.2.3 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 | 第17页 |
2.3 时间序列模型的动态特性 | 第17-24页 |
2.3.1 格林函数 | 第17-18页 |
2.3.2 可逆函数 | 第18页 |
2.3.3 自相关函数 | 第18-22页 |
2.3.4 偏相关函数 | 第22-24页 |
2.4 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模型识别与阶次判定及其预测 | 第26-34页 |
3.1 平稳性数据识别 | 第26-27页 |
3.2 常用的时间序列定阶准则 | 第27-32页 |
3.2.1 F检验的定阶准则 | 第27-28页 |
3.2.2 FPE定阶准则 | 第28-32页 |
3.3 时间序列模型定阶准则的改进方法(T-F定阶法) | 第32-33页 |
3.4 逆函数预报 | 第33页 |
3.5 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混沌时间序列的基本性质及其预测 | 第34-41页 |
4.1 混沌研究的意义 | 第34页 |
4.2 相空间重构技术 | 第34-35页 |
4.3 关联维的基本原理 | 第35-36页 |
4.4 Lyapunov指数 | 第36-37页 |
4.5 最大Lyapunov指数的计算 | 第37-38页 |
4.6 延迟时间的选择 | 第38页 |
4.7 最大可预测时间尺度 | 第38页 |
4.8 预测 | 第38-40页 |
4.8.1 全域法预测 | 第38-39页 |
4.8.2 局域法预测 | 第39页 |
4.8.3 基于Lyapunov指数的预测模式 | 第39-40页 |
4.9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应用时间序列对路基稳定与沉降进行预测 | 第41-53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41-44页 |
5.1.1 K11+560设计情况 | 第42页 |
5.1.2 K11+560断面地质情况 | 第42页 |
5.1.3 K11+560沉降的形式与数据 | 第42-44页 |
5.2 利用时间序列对K11+560沉降进行分析 | 第44-51页 |
5.2.1 采用差分处理的方法 | 第44-45页 |
5.2.2 自相关函数与偏相关函数计算 | 第45-46页 |
5.2.3 模型的识别与参数估计 | 第46-48页 |
5.2.4 利用预报的逆函数预报方法 | 第48-51页 |
5.3 预测及加载 | 第51页 |
5.4 小结 | 第51-53页 |
第六章 混沌时间序列在路基工后沉降中的应用 | 第53-62页 |
6.1 工程实例分析 | 第54-55页 |
6.2 多项式插值进行内插值 | 第55-57页 |
6.3 混沌时间序列对K11+560进行 | 第57页 |
6.4 允许工后沉降卸载标准 | 第57-58页 |
6.5 最终沉降预测法 | 第58-61页 |
6.5.1 利用Lyapunov指数进行预测 | 第58页 |
6.5.2 全域法预测 | 第58-59页 |
6.5.3 双曲线法预测最终沉降 | 第59页 |
6.5.4 三点法预测最终沉降 | 第59-60页 |
6.5.5 星野法预测最终沉降 | 第60-61页 |
6.6 卸载 | 第61页 |
6.7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