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化学反应过程论文--生物化学过程论文

生物酶催化不饱和脂肪酸的硝化反应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生物催化硝化反应第11-12页
        1.1.1 生物催化硝化反应第11页
        1.1.2 大豆过氧化物酶第11-12页
            1.1.2.1 大豆过氧化物酶的提取纯化第12页
            1.1.2.2 大豆过氧化物酶的应用第12页
    1.2 酶的纳米级固定化第12-15页
        1.2.1 酶的固定化第12-13页
        1.2.2 纳米级固定化酶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1 传统纳米级固定化酶载体的研究第13-14页
            1.2.2.2 新型纳米级固定化酶载体的研究第14页
        1.2.3 纳米级固定化酶的应用与展望第14-15页
    1.3 不饱和脂肪酸的硝化反应第15-17页
        1.3.1 硝基不饱和脂肪酸及其生理意义第15-16页
        1.3.2 硝基不饱和脂肪酸的化学合成第16-17页
        1.3.3 硝基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第17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大豆过氧化物酶的提取及初步纯化第19-32页
    2.1 前言第19页
    2.2 实验材料第19-20页
        2.2.1 原料第19页
        2.2.2 仪器第19-20页
        2.2.3 药品试剂第20页
        2.2.4 缓冲液的配制第20页
    2.3 实验方法第20-23页
        2.3.1 酶的提取第20-22页
        2.3.2 硫铵沉淀第22页
        2.3.3 丙酮沉淀第22页
        2.3.4 分析方法第22-23页
            2.3.4.1 酶活测定第22-23页
            2.3.4.2 蛋白浓度测定第23页
            2.3.4.3 酶纯度测定第23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3-31页
        2.4.1 酶原液提取条件优化第23-27页
        2.4.2 硫铵沉淀优化第27-28页
        2.4.3 丙酮沉淀优化第28-30页
        2.4.4 考马斯亮蓝标准曲线第30页
        2.4.5 大豆皮过氧化物酶的提取纯化结论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纳米花固定化酶的合成与表征第32-44页
    3.1 前言第32页
    3.2 实验材料第32-33页
        3.2.1 原料第32页
        3.2.2 仪器第32-33页
        3.2.3 试剂第33页
        3.2.4 缓冲液的配制第33页
    3.3 实验方法第33-35页
        3.3.1 纳米花固定化酶的合成第33-34页
        3.3.2 纳米花固定化酶的结构表征第34页
            3.3.2.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4页
            3.3.2.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4页
            3.3.2.3 红外分析(FT-IR)第34页
            3.3.2.4 X-Ray粉末衍射测试(XRD)第34页
            3.3.2.5 能谱分析(EDS)第34页
        3.3.3 纳米花固定化酶的催化活性表征第34-35页
            3.3.3.1 纳米花固定化酶包埋率测定第34-35页
            3.3.3.2 纳米花固定化酶酶含量测定第35页
            3.3.3.3 纳米花固定化酶活性测定第35页
            3.3.3.4 纳米花固定化酶重复性第35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35-43页
        3.4.1 纳米花固定化酶的形貌表征第35-39页
            3.4.1.1 纳米花固定化酶的SEM图像第36页
            3.4.1.2 纳米花固定化酶的TEM图像第36-37页
            3.4.1.3 时间对纳米花固定化酶的影响第37-38页
            3.4.1.4 酶浓度对纳米花固定化酶的影响第38-39页
        3.4.2 纳米花固定化酶的结构表征第39-41页
            3.4.2.1 纳米花固定化酶的红外图谱第39页
            3.4.2.2 X-Ray衍射分析图谱(XRD)第39-40页
            3.4.2.3 能谱分析(EDS)第40-41页
        3.4.3 纳米花固定化酶的催化活性第41-43页
            3.4.3.1 不同初始酶浓度纳米花固定化酶的包埋率和蛋白含量第41-42页
            3.4.3.2 不同酶浓度纳米花固定化酶的酶活第42-43页
            3.4.3.3 纳米花固定化酶的循环性第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硝基油酸的合成与表征第44-55页
    4.1 前言第44页
    4.2 实验材料第44-46页
        4.2.1 原料第44-45页
        4.2.2 仪器第45页
        4.2.3 药品试剂第45-46页
    4.3 实验方法第46-48页
        4.3.1 硝基油酸的合成反应方程式第46页
        4.3.2 硝基油酸的化学合成第46页
        4.3.3 硝基油酸的生物合成第46-47页
        4.3.4 硝基油酸的分离纯化第47页
            4.3.4.1 展开剂的选择与优化第47页
            4.3.4.2 制备板分离第47页
        4.3.5 硝基油酸的表征第47-48页
            4.3.5.1 红外光谱(FT-IR检测条件)第47页
            4.3.5.2 核磁共振(NMR检测条件)第47-48页
            4.3.5.3 液质联用(LC-MS检测条件)第48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48-54页
        4.4.1 展开剂选择与优化第48-49页
            4.4.1.1 展开剂选择第48-49页
            4.4.1.2 优化结果第49页
        4.4.2 硝基油酸的化学合成第49-53页
            4.4.2.1 红外分析第49-50页
            4.4.2.2 核磁分析第50-52页
            4.4.2.3 液质联用第52-53页
        4.4.3 硝基油酸的生物合成第53-54页
            4.4.3.1 红外分析第53页
            4.4.3.2 核磁分析第53-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经销商的饲料销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控制论和博弈论的动态服务布置问题解决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