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项目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小箱梁桥发展历史及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1.3 桥梁结构限载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基于 WIM 的特重车流提取与分析 | 第16-26页 |
2.1 概述 | 第16页 |
2.2 基于 WIM 的特重车流荷载工况提取 | 第16-18页 |
2.2.1 调查车型分类 | 第16-17页 |
2.2.2 特重车流荷载工况提取 | 第17-18页 |
2.3 实际交通流行车特性分析 | 第18-23页 |
2.3.1 特重车流荷载工况分类 | 第18-20页 |
2.3.2 特重车工况构成比例分析 | 第20-21页 |
2.3.3 特重车行驶车道分布规律 | 第21页 |
2.3.4 特重车车重参数分布规律 | 第21-22页 |
2.3.5 特重车车长参数分布规律 | 第22页 |
2.3.6 特重车车速参数分布规律 | 第22-23页 |
2.4 限载车型的选取 | 第23-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小箱梁桥模型建立及设计荷载作用下响应分析 | 第26-44页 |
3.1 概述 | 第26页 |
3.2 装配式箱梁桥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6-36页 |
3.2.1 梁格法理论基本原理 | 第26-28页 |
3.2.2 桥型选取及小箱梁桥基本概况 | 第28-31页 |
3.2.3 装配式小箱梁桥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1-34页 |
3.2.4 小箱梁桥动力特性分析 | 第34-36页 |
3.3 设计荷载作用下小箱梁桥空间响应分析 | 第36-43页 |
3.3.1 公路-Ⅰ级汽车荷载纵向加载 | 第36页 |
3.3.2 公路-Ⅰ级汽车荷载横向加载 | 第36-37页 |
3.3.3 设计荷载作用下各主梁最不利响应 | 第37-41页 |
3.3.4 设计荷载作用下各主梁响应包络图 | 第41-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特重车流作用下小箱梁桥冲击系数及响应研究 | 第44-69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随机车流-桥梁耦合振动分析软件介绍 | 第44-50页 |
4.2.1 软件功能介绍 | 第44-45页 |
4.2.2 车型库建立及车型参数确定 | 第45-50页 |
4.3 小箱梁桥冲击系数研究 | 第50-54页 |
4.3.1 特重车流作用下小箱梁桥冲击系数谱 | 第50-53页 |
4.3.2 特重车流作用下小箱梁桥冲击系数与规范规定的冲击系数对比分析 | 第53-54页 |
4.4 特重车流作用下小箱梁桥响应分析 | 第54-68页 |
4.4.1 特重车工况超限分析 | 第54-59页 |
4.4.2 超限工况特点分析 | 第59-62页 |
4.4.3 特重车流与设计荷载作用下动力极值响应对比 | 第62-66页 |
4.4.4 特重车流与设计荷载作用下弯矩包括图对比 | 第66-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典型装配式小箱梁桥限载研究 | 第69-84页 |
5.1 引言 | 第69页 |
5.2 重车荷载与设计荷载作用下桥梁响应对比研究 | 第69-73页 |
5.2.1 重车荷载与设计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空间响应差异研究 | 第69-72页 |
5.2.2 重车荷载作用下桥梁限载控制截面的选取 | 第72-73页 |
5.3 基于设计荷载的典型装配式小箱梁桥限载研究 | 第73-78页 |
5.3.1 三种加载形式 | 第73页 |
5.3.2 基于设计荷载的车辆限载研究 | 第73-78页 |
5.3.3 典型装配式小箱梁桥车重限载参考值 | 第78页 |
5.4 基于极限承载能力的典型装配式小箱梁桥限载研究 | 第78-82页 |
5.4.1 美国 AASHTO 规范中的桥梁承载力评估 | 第78-80页 |
5.4.2 特重车作用下的桥梁承载力安全评价 | 第80页 |
5.4.3 极限承载能力状态下的车辆限载研究 | 第80-8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