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稀土多核配合物结构设计和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47页
    1.1 超分子化学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稀土配位化学研究第14-18页
        1.2.1 稀土元素种类第14页
        1.2.2 稀土离子发光机理第14-15页
        1.2.3 稀土配合物发光机理第15-16页
        1.2.4 稀土配合物识别机理第16-18页
    1.3 稀土配合物研究进展第18-34页
        1.3.1 手性稀土配合物研究进展第18-25页
        1.3.2 非手性稀土配合物研究进展第25-34页
    1.4 选题的意义和研究思路第34-36页
    参考文献第36-47页
第二章 K~+离子诱导Yb(III)配合物原位制备近红外发光薄膜材料第47-81页
    2.1 引言第47-48页
    2.2 实验部分第48-54页
        2.2.1 试剂与药品第48页
        2.2.2 仪器与方法第48页
        2.2.3 合成与表征第48-5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4-68页
        2.3.1 配物 1-8 晶体结构的测定第54-55页
        2.3.2 晶体结构描述分析第55-61页
        2.3.3 配体和配合物红外谱图第61-62页
        2.3.4 同核配合物 2-4 的近红外发光第62-63页
        2.3.5 异核s-f配合物 5-8 以及配合物原位生长在SPEEK薄膜表面的红外光谱第63页
        2.3.6 异核s-f配合物 5-8 以及配合物原位生长在SPEEK薄膜表面的粉末衍射谱第63-66页
        2.3.7 异核s-f配合物 5-8 的近红外发光第66-67页
        2.3.8 异核s-f配合物 5-8 原位生长在SPEEK薄膜表面近红外光谱第67-68页
        2.3.9 异核s-f配合物 5-8 原位生长在SPEEK表面的扫描电镜图第68页
    2.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附录第72-81页
第三章 手性四核四螺旋稀土配合物制备及对氟离子的识别第81-111页
    3.1 引言第81-82页
    3.2 实验部分第82-86页
        3.2.1 试剂与药品第82页
        3.2.2 仪器与方法第82页
        3.2.3 合成与表征第82-8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86-97页
        3.3.1 配合物晶体结构的测定第86-87页
        3.3.2 晶体结构描述分析第87-89页
        3.3.3 配体和配合物红外谱图第89-90页
        3.3.4 15N NMR固体核磁研究第90页
        3.3.5 配合物 1a高分辨质谱分析第90-91页
        3.3.6 配合物 1a和 2a手性表达和传递分析第91-93页
        3.3.7 配合物在固态和溶液中圆二色光谱分析第93-94页
        3.3.8 手性配合物 1a对F-离子的识别第94-95页
        3.3.9 手性配合物 2a对F-离子的识别第95-96页
        3.3.10 手性配合物 2a的溶液加入对F-离子后近红外发光的变化第96-97页
        3.3.11 手性配合物在溶液中对F-离子识别机理第97页
    3.4 本章小结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1页
    附录第101-111页
第四章 离子半径调控的手性环状分子自组装和发光研究第111-136页
    4.1 引言第111页
    4.2 实验部分第111-114页
        4.2.1 试剂与药品第111-112页
        4.2.2 仪器与方法第112页
        4.2.3 合成与表征第112-11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14-122页
        4.3.1 配合物 2-Nd和 1-Er晶体结构的测定第114-115页
        4.3.2 晶体结构描述分析第115-119页
        4.3.3 配体和配合物红外谱图第119-120页
        4.3.4 配合物在固体和溶液中的圆二色光谱第120-121页
        4.3.5 配合物的近红外发光第121-122页
    4.4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6页
    附录第126-136页
第五章 3d-4f多核稀土配合物制备及其在催化二氧化碳转化中的应用第136-161页
    5.1 引言第136-137页
    5.2 实验部分第137-139页
        5.2.1 试剂与药品第137页
        5.2.2 仪器与方法第137页
        5.2.3 合成与表征第137-13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39-150页
        5.3.1 配合物 1-3 晶体结构的测定第139-140页
        5.3.2 晶体结构描述分析第140-143页
        5.3.3 配体和配合物红外谱图第143-144页
        5.3.4 配合物1和 2 的近红外发光第144-145页
        5.3.5 配合物催化环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碳偶联反应研究第145-150页
    5.4 本章小结第150-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55页
    附录第155-161页
第六章 同核到异多核稀土配合物的转化及其在催化二氧化碳转化中的应用第161-183页
    6.1 引言第161页
    6.2 实验部分第161-163页
        6.2.1 试剂与药品第161-162页
        6.2.2 仪器与方法第162页
        6.2.3 合成与表征第162-163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63-175页
        6.3.1 配合物 1-3 晶体结构的测定第164页
        6.3.2 晶体结构描述分析第164-168页
        6.3.3 配体和配合物红外谱图第168-169页
        6.3.4 配合物 1-3 的近红外发光第169-170页
        6.3.5 配合物催化环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碳偶联反应研究第170-175页
    6.4 本章小结第175-176页
    参考文献第176-179页
    附录第179-183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83-185页
致谢第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本主信仰与村落民俗生活--以剑川县沙溪镇石龙村白族为例
下一篇:拉祜族厄莎信仰研究--以云南省澜沧县竹塘乡大塘子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