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各种类型的金属腐蚀论文

海洋环境中微藻与钙质层对Q235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文摘第4-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阴极保护中钙质沉积层的研究第13-15页
        1.2.1 钙质沉积层在阴极保护中的作用第13-14页
        1.2.2 钙质沉积层形成的原理第14-15页
    1.3 生物的附着与金属材料的腐蚀第15-19页
        1.3.1 微藻的概述第15-16页
        1.3.2 微藻在金属表面附着的机理第16-17页
        1.3.3 微藻附着的影响因素第17-18页
        1.3.4 微藻附着对金属腐蚀的影响第18-19页
    1.4 论文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仪器及方法第21-26页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21-22页
        2.1.1 实验材料第21页
        2.1.2 实验设备第21-22页
    2.2 试样的制备第22页
        2.2.1 电化学测试试样的制备第22页
        2.2.2 表面分析、荧光观察试样的制备第22页
    2.3 实验方法第22-26页
        2.3.1 钙质层试样的制备第22-23页
        2.3.2 藻种的富集与培养第23页
        2.3.3 藻种生长曲线的测定第23-24页
        2.3.4 附着实验第24页
        2.3.5 溶解氧的测定第24页
        2.3.6 表面分析第24-25页
        2.3.7 电化学测试第25-26页
第3章 阴极极化时间对钙质层形成的影响第26-33页
    3.1 引言第26页
    3.2 实验结论与分析第26-32页
        3.2.1 钙质层表征第26-29页
        3.2.2 恒极化电流密度下极化电位随时间的变化第29-30页
        3.2.3 交流阻抗分析第30-32页
    3.3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4章 海水中小球藻对Q235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第33-46页
    4.1 引言第33-34页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4-45页
        4.2.1 小球藻是生长周期第34-35页
        4.2.2 环境中溶解氧含量变化第35页
        4.2.3 表面分析实验第35-38页
        4.2.4 开路电位随时间的变化第38-39页
        4.2.5 交流阻抗分析第39-42页
        4.2.6 极化曲线分析第42-43页
        4.2.7 小球藻对Q235碳钢腐蚀影响的机理模型第43-45页
    4.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海洋中小球藻与钙质层对Q235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第46-59页
    5.1 引言第46页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6-57页
        5.2.1 荧光显微观察第46-49页
        5.2.2 表面形貌和元素分析第49-52页
        5.2.3 开路电位的变化第52-53页
        5.2.4 交流阻抗分析第53-55页
        5.2.5 极化曲线分析第55-56页
        5.2.6 预先沉积钙质层试样在海水中腐蚀机理模型第56-57页
    5.3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6章 海洋中菱形藻与钙质层对Q235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第59-75页
    6.1 引言第59-60页
    6.2 实验结果讨论第60-73页
        6.2.1 菱形藻的生长曲线第60页
        6.2.2 环境中溶解氧的变化第60-61页
        6.2.3 荧光显微观察第61-65页
        6.2.4 表面腐蚀形貌及能谱分析第65-67页
        6.2.5 开路电位测试第67-68页
        6.2.6 阻抗测试第68-70页
        6.2.7 极化曲线分析第70-71页
        6.2.8 菱形藻对Q235碳钢电化学行为影响的机理模型第71-72页
        6.2.9 钙质层与微藻共同作用引起的阻蚀机理模型第72-73页
    6.3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结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成果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房地产税收改革策略研究
下一篇:生命伦理学在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