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股东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之法律分析--兼论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序论 | 第6-7页 |
一、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始末 | 第7-10页 |
(一) 陈黄两大阵营之间矛盾的演变 | 第7-9页 |
1. 矛盾潜伏期 | 第7页 |
2. 矛盾公开化 | 第7-8页 |
3. 阶段性胜利 | 第8页 |
4. 会后和解 | 第8-9页 |
5. 陈晓离任 | 第9页 |
(二) 国美控制权之争引出的法律思考 | 第9-10页 |
二、控股股东的界定 | 第10-12页 |
(一) 控股股东概念 | 第10页 |
(二) 控股股东与大股东的区别 | 第10-12页 |
三、控股股东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12-16页 |
(一) “绑架”上市公司董事会 | 第12页 |
(二) 内幕交易 | 第12-13页 |
(三) 非公允关联交易 | 第13-16页 |
1. 关联交易的界定 | 第13-14页 |
2. 非公允关联交易危害以及表现形式 | 第14-16页 |
四、规制控股股东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之法律建议 | 第16-23页 |
(一) 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 第16-20页 |
1. 规范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制度 | 第16-17页 |
2. 改善股权结构,鼓励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 | 第17-18页 |
3. 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的制度,发挥其监督作用 | 第18-19页 |
4、引入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机制 | 第19-20页 |
(二) 完善外部法律制裁措施 | 第20-23页 |
1. 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控股股东违法违规行为 | 第20页 |
2. 细化司法救济制度,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 第20-23页 |
结论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6页 |
致谢辞 | 第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