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油气田论文

钻井废弃泥浆固化处理技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9页
    1.1 问题的提出与意义第8-9页
    1.2 废弃钻井泥浆第9-12页
        1.2.1 钻井泥浆的来源第9页
        1.2.2 钻井泥浆的基本属性第9-10页
        1.2.3 钻井泥浆的分类第10-11页
        1.2.4 钻井泥浆的组成与特性第11-12页
    1.3 钻井废弃泥浆国内外处理技术现状第12-16页
        1.3.1 固化处理技术第13页
        1.3.2 固液分离处理技术第13-14页
        1.3.3 土地耕作第14页
        1.3.4 MTC技术第14-15页
        1.3.5 坑内密封填埋第15页
        1.3.6 破乳法第15-16页
        1.3.7 回注法第16页
    1.4 钻井废弃泥浆处理技术难点与问题第16页
    1.5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19页
        1.5.1 研究目标第16-17页
        1.5.2 研究内容第17页
        1.5.3 试验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实验内容第19-26页
    2.1 实验方案第19-20页
    2.2 实验原料第20-21页
        2.2.1 钻井泥浆性质第20-21页
        2.2.2 固化材料第21页
    2.3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第21-22页
    2.4 实验方法第22-26页
        2.4.1 破胶方法第22页
        2.4.2 固化方法第22-23页
        2.4.3 泥浆物理性质测定法第23页
        2.4.4 泥浆浸出液分析法第23-24页
        2.4.5 固化效果自定义分级第24-25页
        2.4.6 固化体抗压强度分析第25页
        2.4.7 固化产物反浆分析第25-26页
第三章 钻井废弃泥浆化学脱稳研究第26-35页
    3.1 钻井废弃泥浆的化学脱稳概述第26-27页
    3.2 破胶剂的初步筛选第27页
    3.3 破胶剂的优选第27-33页
        3.3.1 三氯化铁破胶效果第27-29页
        3.3.2 PAC破胶效果第29-30页
        3.3.3 硫酸铁破胶效果第30-31页
        3.3.4 硫酸铝破胶效果第31-32页
        3.3.5 评价各破胶剂的处理效果第32-33页
    3.4 小结第33-35页
第四章 钻井废弃泥浆实验室固化处理研究第35-51页
    4.1 固化处理法简述第35页
    4.2 固化剂的筛选第35-41页
        4.2.1 粉煤灰固化效果第35-37页
        4.2.2 石灰固化效果第37-38页
        4.2.3 黄土固化效果第38-39页
        4.2.4 水泥固化效果第39-41页
    4.3 固化的正交实验设计第41-44页
        4.3.1 正交实验概述第41页
        4.3.2 正交实验设计第41-42页
        4.3.3 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2-44页
    4.4 固化效果的评价第44-45页
    4.5 固化效果的影响因素第45-48页
        4.5.1 固相含量与密度第45-46页
        4.5.2 温度第46-47页
        4.5.3 pH第47-48页
        4.5.4 浸出时间第48页
    4.6 固化体的无害化分析第48-50页
    4.7 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固化作用机理探讨第51-57页
    5.1 粉煤灰作用机理第51-53页
    5.2 黄土作用机理第53-54页
    5.3 水泥作用机理第54页
    5.4 生石灰作用机理第54页
    5.5 复合固化剂的机理第54-55页
    5.6 温度与湿度的影响第55-57页
第六章 钻井废弃泥浆施工现场工艺设计第57-59页
    6.1 固化方案第57页
    6.2 固化处理工艺第57-59页
        6.2.1 施工井场勘察第57页
        6.2.2 固化步骤第57-59页
第七章 结论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冻融作用下土壤氮素的迁移转化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
下一篇: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