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44页 |
1.1 太阳系外行星的探测方法和结果 | 第14-22页 |
1.1.1 系外行星的探测方法 | 第15-18页 |
1.1.2 太阳系外行星的观测性质 | 第18-22页 |
1.2 气态巨行星形成的理论模型 | 第22-26页 |
1.2.1 核吸积模型 | 第22-24页 |
1.2.2 原行星盘引力不稳定模型 | 第24-25页 |
1.2.3 两种模型的讨论 | 第25-26页 |
1.3 原行星盘的形成和演化 | 第26-42页 |
1.3.1 原行星盘的形成 | 第26-29页 |
1.3.2 原行星盘的演化 | 第29-41页 |
1.3.3 原行星盘的性质对行星形成的影响 | 第41-42页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42-43页 |
1.5 本文的结构 | 第43-44页 |
第2章 原行星盘和气态巨行星形成的理论模型 | 第44-56页 |
2.1 原行星盘演化模型 | 第44-47页 |
2.1.1 盘形成的初始条件 | 第44-45页 |
2.1.2 盘演化的基本方程 | 第45-46页 |
2.1.3 等效粘滞的计算 | 第46页 |
2.1.4 盘温度的计算和边界条件 | 第46-47页 |
2.2 原行星固体核的生长速率 | 第47-52页 |
2.3 原行星气体吸积速率模型 | 第52-56页 |
第3章 理论计算的数值结果 | 第56-72页 |
3.1 原行星盘内不同半径处行星质量的时间演化 | 第56-60页 |
3.2 行星质量作为原行星盘半径的函数 | 第60-62页 |
3.3 原行星盘内行星质量对分子云核性质的依赖关系 | 第62-72页 |
第4章 与观测结果的比较 | 第72-78页 |
4.1 太阳质量恒星周围行星质量的比较结果 | 第72-74页 |
4.2 其它质量恒星周围行星质量的比较结果 | 第74-78页 |
第5章 总结 | 第78-82页 |
第6章 讨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4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