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明清之际遗民逃禅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9-11页
绪论第11-18页
    第一节 目前研究现状综述第11-15页
    第二节 研究目标第15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第15-18页
第一章 明清逃禅遗民的内涵认定第18-28页
    第一节 明清逃禅遗民得名的由来第18-22页
        一、 “逃禅”一词的释义第18-20页
        二、 明清之际“逃禅”遗民的由来第20-22页
    第二节 明清逃禅遗民的概念第22-24页
    第三节 明清逃禅遗民群体的划定第24-25页
    第四节 明清逃禅遗民的历史沿革第25-28页
第二章 明清之际遗民逃禅现象的生成、进程与类型第28-57页
    第一节 明清之际遗民逃禅现象的产生第28-29页
    第二节 明清之际遗民逃禅的特点第29-31页
    第三节 明清之际逃禅遗民的交游第31-35页
        一、 以诗会友第31-33页
        二、 出世淡远第33-35页
    第四节 明清之际逃禅遗民的现实生存方式第35-46页
        一、 “有托而逃”型逃禅遗民的生存方式第36-38页
        二、 “陶渊明式”隐居类型的生存方式第38-43页
        三、 “云游四方”型逃禅者的生存方式第43-46页
    第五节 明清之际遗民逃禅的类型第46-57页
        一、 终身出家并嗣承住持者第46-48页
        二、 终老寺院,并未开堂授法者第48-51页
        三、 出家而中途还俗者第51-54页
        四、 不守清规“饮酒食肉如故”者第54-57页
第三章 明清之际遗民逃禅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第57-86页
    第一节 明清之际遗民逃禅现象产生的政治背景第57-64页
    第二节 明清之际遗民逃禅现象产生的经济背景第64-66页
    第三节 明清之际遗民逃禅现象产生的文化背景第66-71页
        一、 禅宗的盛行第66-68页
        二、 王阳明心学的兴起第68-69页
        三、 传统“家国”观念的影响第69-71页
    第四节 明清的佛教制度与寺院经济状况第71-82页
        一、 明初佛教状况第71-76页
        二、 明中后期佛教状况第76-77页
        三、 清初佛教状况第77-82页
    第五节 明清之际遗民逃禅者自身背景第82-86页
        一、 适世行乐、随缘素位——逃禅遗民的生活理念第82-84页
        二、 磊傀儶逸——遗民逃禅者的审美情趣与癖好第84-86页
第四章 明清之际逃禅遗民的“剩人情态”第86-107页
    第一节 怨——天地之义气第86-90页
        一、 怨气之愤懑第88-89页
        二、 怨气之眷恋第89-90页
    第二节 逃——大道失而求诸禅第90-95页
    第三节 忘——沙门不敬王者第95-98页
    第四节 逸——遁世以游方外第98-102页
    第五节 救——菩提心即忠义心第102-107页
第五章 逃禅遗民的诗、词创作研究第107-130页
    第一节 诗禅互融、空灵蕴藉——逃禅遗民诗歌创作论析第107-120页
        一、 诗禅互融之禅诗论略第107-110页
        二、 沉雄浑茫、空灵蕴藉——明清之际逃禅遗民诗歌创作第110-120页
            (一)诗禅互融之禅境诗作第110-115页
            (二)沉郁自然之咏物诗作第115-117页
            (三)沉雄浑茫之兴亡诗作第117-120页
    第二节 苍劲悲凉、笔力健举——明清之际逃禅遗民词作简论第120-130页
        (一)苍劲悲凉、痛切凄厉——今释澹归之词第121-125页
        (二)苍凉惨淡,笔力健举——方以智之词第125-130页
第六章 逃禅遗民的散文创作研究第130-161页
    第一节 浩瀚磅礴,自成其气——屈大均散文研究第130-139页
        一、 注重叙述描写,长于刻画人物、景致第131-136页
        二、 擅长议论、理性论说第136-137页
        三、 重音律、语言形式繁复第137-139页
    第二节 空灵晶映、冰雪之气——张岱散文作品研究第139-161页
        一、 张岱散文的类型第139-152页
        二、 冰雪之气、不落依傍——张岱散文的独特魅力第152-161页
第七章 逃禅遗民的文学理论与学术思想第161-190页
    第一节 逃禅遗民的文学理论第161-185页
        一、 平澹静和、诗禅互证——今释澹归的诗文理论第161-168页
        二、 辩证融通、声以通神——方以智文论第168-177页
        三、 沉浸秦汉,高古不凡——屈大均之诗文理论第177-185页
    第二节 逃禅遗民的学术思想第185-190页
        一、 “存道以存天下”的救世之理第185-187页
        二、 “救民以言”的经世之理第187-190页
结语第190-192页
附录第192-212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12-213页
参考文献第213-232页
致谢第232页

论文共2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乔治·奥威尔三十年代小说研究(1934-1939)
下一篇:宫本百合子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