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致脑炎病毒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建立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 ·虫媒病毒性脑炎概述 | 第13-19页 |
| ·虫媒病毒性脑炎的概念 | 第13页 |
| ·主要虫媒病毒性脑炎的危害和流行近况 | 第13-17页 |
| ·虫媒病毒性脑炎多发的原因 | 第17-18页 |
| ·虫媒病毒性脑炎的预防措施 | 第18-19页 |
| ·基因芯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 第19-22页 |
| ·基因芯片技术诞生的背景 | 第19页 |
| ·基因芯片技术的概述 | 第19-20页 |
| ·基因芯片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 ·基因芯片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21-22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10 种致脑炎病毒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建立 | 第23-48页 |
| ·材料 | 第23页 |
| ·毒株和质粒 | 第23页 |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 ·主要仪器及实验设备 | 第23页 |
| ·方法 | 第23-29页 |
| ·引物设计 | 第23-24页 |
| ·捕获探针设计及评价 | 第24页 |
| ·病毒核酸的提取与扩增 | 第24-25页 |
| ·检测芯片的制备 | 第25-26页 |
| ·多重PCR 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 第26页 |
| ·基因芯片检测体系的建立以及杂交条件的优化 | 第26-29页 |
| ·基因芯片检测效果评价 | 第29页 |
| ·模拟临床样本的检测 | 第29页 |
| ·结果 | 第29-43页 |
| ·引物设计 | 第29-31页 |
| ·病毒保守区域探针设计及评价 | 第31-32页 |
| ·特异性引物扩增靶基因 | 第32-33页 |
| ·检测芯片的制备 | 第33-34页 |
| ·多重PCR 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 第34-37页 |
| ·芯片杂交条件的最优化 | 第37-39页 |
| ·芯片检测效果的评价 | 第39-43页 |
| ·模拟临床样本检测结果 | 第43页 |
| ·讨论 | 第43-48页 |
| ·探针的设计与筛选是芯片技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 第44页 |
| ·基因芯片制备流程的质量监控是芯片技术成功的保证 | 第44-45页 |
| ·靶基因扩增对杂交效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 ·病毒靶基因的标记 | 第46页 |
| ·杂交结果的判定 | 第46-47页 |
|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重复性 | 第47页 |
| ·基因芯片在病毒检测中的制约因素 | 第47-48页 |
| 第三章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作者简历 | 第56页 |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