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生产行业管理论文

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政府支持政策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选题依据第14-15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1.3.1 研究目的第15页
        1.3.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页
    1.5 技术路线图第16-17页
    1.6 研究内容、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7-21页
        1.6.1 研究内容第17-19页
        1.6.2 结构安排第19页
        1.6.3 创新之处第19-20页
        1.6.4 不足之处第20-21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1-29页
    2.1 生产者行为研究第21-24页
        2.1.1 企业生产可追食品的意愿第21页
        2.1.2 企业生产可追溯食品的影响因素第21-23页
        2.1.3 可追溯食品生产的成本与收益第23-24页
    2.2 消费者行为研究第24-26页
        2.2.1 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支付意愿第24-25页
        2.2.2 影响消费者支付额外价格的因素第25页
        2.2.3 消费者对不同可追溯信息的需求第25-26页
    2.3 政府支持和引导企业生产可追溯食品的措施第26-27页
        2.3.1 政府的资金支持第26-27页
        2.3.2 政府的技术支持第27页
        2.3.3 政府的政策支持第27页
    2.4 文献评述第27-29页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本文的分析框架第29-43页
    3.1 企业生产行为理论第29-31页
        3.1.1 外部效应理论第29页
        3.1.2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9-30页
        3.1.3 企业建设可追溯体系的主要功能第30-31页
    3.2 食品供应链管理理论第31-33页
        3.2.1 食品供应链的结构与特点第31-32页
        3.2.2 食品供应链中建立可追溯的作用第32-33页
        3.2.3 食品供应链的可追溯流程第33页
    3.3 成本与收益理论第33-35页
        3.3.1 企业生产可追溯食品的生产成本和收益第34页
        3.3.2 消费者可追溯食品的消费成本与收益第34-35页
        3.3.3 政府推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成本与收益第35页
    3.4 消费者行为理论第35-37页
        3.4.1 消费者购买决策理论第35-36页
        3.4.2 消费者偏好理论第36页
        3.4.3 消费者偏好的影响因素第36-37页
    3.5 政府补贴支持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理论机制第37-39页
        3.5.1 政府补贴的原因第37-38页
        3.5.2 政府补贴后的企业生产行为分析第38页
        3.5.3 政府补贴后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第38-39页
    3.6 本文的分析框架第39-42页
        3.6.1 从三大主体看影响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因素第41页
        3.6.2 基于三大主体的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成本与收益看政府的支持政策第41-42页
    3.7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基于国际比较的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政府支持政策的研究第43-50页
    4.1 国外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政府支持政策的现状与启示第43-45页
        4.1.1 国外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政府支持政策现状第43-44页
        4.1.2 国际经验总结与启示第44-45页
    4.2 我国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政府支持政策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第45-49页
        4.2.1 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第45-46页
        4.2.2 示范试点工作与资金投入情况第46-47页
        4.2.3 我国可追溯体系建设政府支持政策存在的问题第47-49页
    4.3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企业对可追溯食品生产成本承担意愿与成本收益分配研究第50-62页
    5.1 企业对可追溯食品生产成本承担意愿分析第50-53页
        5.1.1 研究假设第50-51页
        5.1.2 问卷设计第51页
        5.1.3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第51页
        5.1.4 调查样本的统计描述性分析第51-52页
        5.1.5 食品企业生产可追溯食品的收益预期与意愿第52-53页
    5.2 企业对可追溯食品额外成本承担意愿的影响因素第53-57页
        5.2.1 构建带罚函数的二元Logistic模型第53-54页
        5.2.2 模型估计结果第54-56页
        5.2.3 结果分析第56-57页
    5.3 可追溯食品生产主体的利益分配研究第57-60页
        5.3.1 研究案例与数据来源第58-59页
        5.3.2 Shapley值模型与改进第59页
        5.3.3 实证分析与结果第59-60页
    5.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六章 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额外价格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研究:基于Interval Censored回归模型第62-71页
    6.1 我国茶叶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第62-64页
    6.2 数据来源、调研方法与样本特征第64页
        6.2.1 调查区域第64页
        6.2.2 问卷设计第64页
        6.2.3 调查方案第64页
    6.3 实证分析与结果第64-69页
        6.3.1 消费者对茶叶可追溯体系的认知与态度第64-65页
        6.3.2 消费者对可追溯茶叶的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第65-66页
        6.3.3 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第66-68页
        6.3.4 支付水平影响因素的Interval Censored回归分析第68-69页
    6.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七章 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额外价格支付水平研究:基于实验拍卖与真实选择实验法第71-80页
    7.1 实验设计第71-74页
        7.1.1 可追溯信息设置第71-73页
        7.1.2 实验组织第73页
        7.1.3 实验步骤第73-74页
        7.1.4 样本分析第74页
    7.2 实验拍卖模型第74-76页
        7.2.1 实验拍卖平均报价第74页
        7.2.2 模型拟合第74-76页
    7.3 真实选择实验模型第76-79页
        7.3.1 模型结果第76-78页
        7.3.2 真实选择实验支付意愿(WTP)估计第78-79页
    7.4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八章 基于消费者偏好的不同属性组合可追溯食品的市场份额评估第80-94页
    8.1 研究框架第80-81页
    8.2 实验设计与描述性分析第81-85页
        8.2.1 实验地区第81-82页
        8.2.2 实验设计第82-85页
        8.2.3 实验方式第85页
        8.2.4 统计特征第85页
    8.3 模型估计第85-91页
        8.3.1 估计模型第85-86页
        8.3.2 迭代过程第86-87页
        8.3.3 模型结果与分析第87-91页
    8.4 市场模拟第91-93页
    8.5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九章 可追溯食品生产中政府最优资金补贴研究第94-102页
    9.1 建模第94-96页
        9.1.1 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模型第94-95页
        9.1.2 政府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模型第95-96页
    9.2 实证分析及参数估计第96-98页
        9.2.1 实证数据来源第96页
        9.2.2 食品加工企业生产可追溯食品的意愿的参数估计第96-98页
        9.2.3 生产者净收益函数的选择及参数估计第98页
    9.3 优化问题求解第98-100页
        9.3.1 食品可追溯系统决策优化模型第98-99页
        9.3.2 优化问题求解与结果第99-100页
    9.4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十章 研究结论、政策涵义与研究展望第102-108页
    10.1 研究结论第102-104页
        10.1.1 企业生产意愿强但预期收益不高第102页
        10.1.2 可追溯食品生产的成本和收益分配不合理第102-103页
        10.1.3 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不高第103页
        10.1.4 消费者愿意为具有不同可追溯信息组合的食品支付额外价格第103页
        10.1.5 不同级别的可追溯猪后腿肉形成组合的市场份额更大第103-104页
        10.1.6 政府最佳财政补贴是不高于可追溯技术费用的 1%第104页
        10.1.7 政府补贴需要分类第104页
    10.2 政策建议第104-106页
        10.2.1 企业加大基础投入第104页
        10.2.2 生产者合理分配收益第104-105页
        10.2.3 提高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第105页
        10.2.4 政府引导生产第105页
        10.2.5 政府补贴科学化第105页
        10.2.6 政府补贴合理化第105-106页
        10.2.7 构建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政府支持政策第106页
    10.3 研究展望第106-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9页
附录A 问卷调查一:茶叶可追溯体系的消费者调查问卷第119-121页
附录A 问卷调查二 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偏好的问卷调查第121-127页
附录A 问卷调查三:食品企业生产可追溯食品意愿的调查问卷第127-129页
附录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静电纺定形相变功能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下一篇:现代扎染艺术特征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