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我国居民人身保险消费行为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导言第13-19页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3-16页
        1.1.1 人身保险的发展第13-15页
        1.1.2 山东人身保险业务的发展第15-16页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6-17页
        1.2.1 人身保险相关概念第16页
        1.2.2 人身保险的分类第16-17页
        1.2.3 人身保险消费需求第17页
    1.3 创新点与难点第17-19页
        1.3.1 本文创新点第17页
        1.3.2 本文难点第17-19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9-22页
    2.1 人身保险消费动机的研究第19页
    2.2 人身保险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第19-22页
第三章 人身保险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第22-29页
    3.1 宏观经济方面的影响因素第22-24页
        3.1.1 经济发展程度第22-23页
        3.1.2 投资回报率第23页
        3.1.3 物价水平第23页
        3.1.4 居民总体收入水平第23-24页
    3.2 非经济宏观影响因素第24-26页
        3.2.1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第24页
        3.2.2 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第24-25页
        3.2.3 政策扶持力度第25页
        3.2.4 城镇化水平第25-26页
    3.3 产业层面的影响因素第26页
        3.3.1 保险行业的产业结构第26页
        3.3.2 人身保险产品的价格与服务质量第26页
        3.3.3 人身保险产品创新能力第26页
    3.4 消费者个体微观因素第26-29页
        3.4.1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及资产规模第26-27页
        3.4.2 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第27页
        3.4.3 消费者的家庭规模及赡养率的变化第27-28页
        3.4.4 消费者的风险偏好程度第28-29页
第四章 山东人身保险消费现状分析第29-43页
    4.1 山东人身保险市场总体消费现状分析第29-33页
        4.1.1 人身险保费持续增长,在总保费中的占比稳中有降第29-31页
        4.1.2 人身险保费增长呈现较强的波动性第31-32页
        4.1.3 人身保险深度变化不大,人身保险密度稳定增长第32-33页
    4.2 山东人身保险市场主体结构分析第33-35页
    4.3 山东人身保险市场渠道结构分析第35-38页
    4.4 山东人身保险市场产品结构分析第38-40页
        4.4.1 人身保险各险种结构分析第38-39页
        4.4.2 寿险产品结构分析第39-40页
    4.5 山东人身保险产品供需分析第40-43页
第五章 人身保险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43-52页
    5.1 宏观变量计量分析第43-47页
        5.1.1 变量选择与计量模型第43-44页
        5.1.2 计量结果第44-47页
    5.2 微观变量统计分析第47-52页
        5.2.1 投保人收入的影响第47-48页
        5.2.2 投保人受教育程度的影响第48-49页
        5.2.3 投保人婚姻状况的影响第49页
        5.2.4 投保人年龄和性别的影响第49-50页
        5.2.5 投保人所在地区的影响第50-52页
第六章 提高居民人身保险消费的相关对策第52-58页
    6.1 创造有利于提升人身保险消费的宏观环境第52-53页
        6.1.1 增加居民的收入第52页
        6.1.2 促进鼓励保险业发展的系列政策的落地第52-53页
    6.2 优化人身保险产品及服务供给第53-54页
        6.2.1 优化产品供给第53页
        6.2.2 提升保险服务第53-54页
    6.3 提升人身保险需求第54-55页
        6.3.1 加大保险宣传力度第54页
        6.3.2 加强保险教育第54-55页
        6.3.3 加强保险需求的调查与研究第55页
    6.4 加强人身保险监管第55-56页
        6.4.1 深化改革,释放市场活力第55-56页
        6.4.2 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第56页
        6.4.3 突出关键环节强化风险导向监管第56页
    6.5 发挥行业自律的有效作用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碳金融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金融市场对民间信用及其规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