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17页 |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焦化废水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1.1.2 同时反硝化产甲烷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 第14-15页 |
1.1.3 厌氧复合床的优越性 | 第15页 |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5-17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43页 |
2.1 焦化废水的产生、水质特征及处理方法 | 第17-27页 |
2.1.1 焦化废水的来源 | 第17-18页 |
2.1.2 焦化废水的水质特征 | 第18-19页 |
2.1.3 处理焦化废水的常用方法 | 第19-27页 |
2.2 厌氧消化及微生物脱氮基本理论 | 第27-35页 |
2.2.1 厌氧生物处理原理 | 第27-31页 |
2.2.2 微生物脱氮技术原理 | 第31-35页 |
2.3 同时反硝化产甲烷的理论研究和发展 | 第35-39页 |
2.3.1 同时反硝化产甲烷基本理论 | 第35-36页 |
2.3.2 同时反硝化产甲烷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 第36-37页 |
2.3.3 影响同时反硝化产甲烷的主要因素 | 第37-38页 |
2.3.4 同时反硝化产甲烷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 第38-39页 |
2.4 厌氧复合床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39-43页 |
2.4.1 厌氧复合床简介 | 第39-40页 |
2.4.2 厌氧复合床应用现状 | 第40-43页 |
第三章 实验设计 | 第43-49页 |
3.1 实验思路 | 第43-44页 |
3.2 实验装置及设备 | 第44-46页 |
3.2.1 实验装置 | 第44页 |
3.2.2 相关设备及参数 | 第44-46页 |
3.3 实验参数控制 | 第46-47页 |
3.4 原水配制 | 第47-48页 |
3.5 测试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厌氧复合床的启动 | 第49-55页 |
4.1 启动方案的制定 | 第49-50页 |
4.2 微生物驯化过程 | 第50-55页 |
4.2.1 填料的选择 | 第50-51页 |
4.2.2 接种污泥 | 第51页 |
4.2.3 驯化过程 | 第51-55页 |
第五章 厌氧复合床运行参数优化及碳平衡分析 | 第55-73页 |
5.1 厌氧复合床运行参数优化 | 第55-67页 |
5.1.1 水力停留时间对脱氮除碳效果的影响 | 第55-59页 |
5.1.2 进水COD/NO_3~--N比对脱氮除碳效果的影响 | 第59-63页 |
5.1.3 下部污泥床上升流速对脱氮除碳效果的影响 | 第63-67页 |
5.2 厌氧复合床的运行效果分析 | 第67-69页 |
5.3 厌氧复合床的碳平衡分析 | 第69-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反硝化和产甲烷的动力学研究 | 第73-83页 |
6.1 厌氧消化动力学分析 | 第73-75页 |
6.1.1 材料与方法 | 第73页 |
6.1.2 结果与讨论 | 第73-75页 |
6.2 反硝化动力学分析 | 第75-81页 |
6.2.1 材料与方法 | 第76页 |
6.2.2 结果与讨论 | 第76-8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3-85页 |
7.1 结论 | 第83-84页 |
7.2 建议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