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框架论文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后残余变形对其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9-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5-17页
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后评估第17-29页
    2.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害第17-18页
    2.2 框架结构受力变形特征第18-20页
    2.3 框架结构抗震变形验算第20-23页
    2.4 结构损伤评估第23-28页
        2.4.1 单参数地震损伤模型第24-25页
        2.4.2 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第25-27页
        2.4.3 框架结构破坏指标第27-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第29-45页
    3.1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第29页
    3.2 有限元软件OpenSees简介第29-30页
    3.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有限元建模第30-34页
        3.3.1 混凝土本构第31页
        3.3.2 钢筋本构第31-32页
        3.3.3 纤维模型第32-33页
        3.3.4 地震波的选取第33-34页
    3.4 计算实例第34-42页
        3.3.1 El-Centro地震波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第37-39页
        3.3.2 唐山波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第39-40页
        3.3.3 人工波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第40-42页
    3.5 原框架结构震后损伤指标第42-43页
    3.6 本章小结第43-45页
4 有残余变形的框架结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第45-69页
    4.1 有残余变形框架结构震后的动力响应第45-48页
        4.1.1 El-Centro地震波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第45-46页
        4.1.2 唐山波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第46-47页
        4.1.3 人工波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第47-48页
    4.2 层间位移角的对比分析第48-52页
        4.2.1 El-Centro波分析得到的两种模型层间位移角对比第48-50页
        4.2.2 唐山波分析得到的两种模型层间位移角对比第50-51页
        4.2.3 人工波分析得到的两种模型层间位移角对比第51-52页
    4.3 层间变形对比分析第52-59页
        4.3.1 El-Centro波得到的两种模型层间变形的对比第52-55页
        4.3.2 唐山波得到的两种模型层间变形的对比第55-57页
        4.3.3 人工波得到的两种模型层间变形的对比第57-59页
    4.4 楼层侧移和顶层位移对比第59-67页
        4.4.1 El-Centro波的楼层侧移分析第59-62页
        4.4.2 唐山波的楼层侧移分析第62-64页
        4.4.3 人工波的楼层侧移分析第64-67页
    4.5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5.1 结论第69-70页
    5.2 展望第70-71页
致谢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底油气管道失效后果分析研究
下一篇:旅游景区入口空间的设计研究--以大荔县皇家沙苑景区入口空间设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