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生物脱氮除磷理论与技术的发展 | 第10-15页 |
1.1.1 生物脱氮理论的发展 | 第10-11页 |
1.1.2 生物除磷理论的发展 | 第11-12页 |
1.1.3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 | 第12-15页 |
1.2 生物脱氮过程中N_2O的释放 | 第15-18页 |
1.2.1 N_2O的环境效应 | 第15页 |
1.2.2 生物脱氮过程中N_2O的产生 | 第15-17页 |
1.2.3 SNDPR系统中N_2O释放的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5 课题资助 | 第19-20页 |
2 SBR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的启动及运行 | 第20-2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2.1.1 试验装置与运行 | 第20-21页 |
2.1.2 接种污泥与试验废水 | 第21页 |
2.1.3 水质分析 | 第21页 |
2.2 SBR同步脱氮除磷系统的启动与维持 | 第21-23页 |
2.3 SBR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运行参数优化 | 第23-25页 |
2.3.1 单周期厌氧段反应时间的优化 | 第23页 |
2.3.2 单周期好氧段反应时间的优化 | 第23-25页 |
2.3.3 单周期沉淀时间的优化 | 第25页 |
2.4 SBR单周期污染物转化去除特性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SBR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影响因素及N_2O释放特性研究 | 第27-4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3.1.1 试验装置 | 第28页 |
3.1.2 实验方案 | 第28-29页 |
3.1.3 水质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3.1.4 N_2O分析及计算 | 第30-31页 |
3.2 曝气量(DO浓度)对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及N_2O释放影响 | 第31-35页 |
3.2.1 不同曝气量条件下氮、磷去除特性和N_2O的释放情况 | 第31-33页 |
3.2.2 曝气量对同步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3 曝气量对N_2O释放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 进水PH值对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及N_2O释放影响 | 第35-38页 |
3.3.1 进水pH值对吸磷、释磷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2 进水pH值对脱氮的影响 | 第36页 |
3.3.3 进水pH值条件下N_2O释放的情况 | 第36-38页 |
3.4 COD浓度对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及N_2O释放影响 | 第38-41页 |
3.4.1 COD浓度对吸磷、释磷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2 COD浓度对脱氮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3 COD浓度对N_2O释放的影响 | 第40-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4 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机理及N_2O释放原因研究 | 第43-50页 |
4.1 同步脱氮除磷机理探讨 | 第43-47页 |
4.1.1 实验方案 | 第43页 |
4.1.2 实验结果 | 第43-45页 |
4.1.3 SNDPR系统中脱氮和除磷机理分析 | 第45-46页 |
4.1.4 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的机理 | 第46-47页 |
4.2 SNDPR系统中N_2O释放原因探讨 | 第47-4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5 结论及展望 | 第50-52页 |
5.1 结论 | 第50-51页 |
5.2 展望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发表的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