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变频调速技术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1.2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转子位置估算策略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3 本课题研究出发点 | 第14-15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安排 | 第15-17页 |
2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及矢量控制原理 | 第17-26页 |
2.1 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结构 | 第17-18页 |
2.2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 第18-21页 |
2.2.1 基于A-B-C坐标系的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 第18-19页 |
2.2.2 基于 α-β 坐标系的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 第19-20页 |
2.2.3 基于d-q坐标系的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 第20-21页 |
2.3 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基本原理 | 第21-24页 |
2.3.1 矢量控制(VC)原理 | 第21-22页 |
2.3.2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电流控制方法 | 第22-24页 |
2.4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 | 第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 基于高频电压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估计方法 | 第26-36页 |
3.1 高频激励下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26-27页 |
3.2 高频脉动正弦电压注入的转子位置辨识方法 | 第27-30页 |
3.2.1 高频脉动正弦电压注入提取转子位置信息的原理 | 第27-28页 |
3.2.2 高频脉动正弦电压注入的信号处理过程 | 第28-29页 |
3.2.3 高频脉动正弦电压注入的位置观测器 | 第29-30页 |
3.3 高频方波电压注入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辨识方法 | 第30-32页 |
3.4 静止坐标系高频脉动正弦电压注入转子位置辨识方法 | 第32-35页 |
3.4.1 静止坐标系高频脉动正弦电压注入法的转子位置信息提取原理 | 第32-34页 |
3.4.2 位置跟踪观测器的原理与设计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基于免疫高频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估计方法 | 第36-42页 |
4.1 免疫系统 | 第36-37页 |
4.1.1 免疫系统的组成 | 第36-37页 |
4.1.2 免疫应答机理 | 第37页 |
4.2 免疫高频脉动正弦电压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辨识方法 | 第37-40页 |
4.2.1 免疫高频脉动正弦电压注入法估计转子位置系统结构 | 第37-38页 |
4.2.2 高频脉动正弦电压注入法中免疫算法的实现 | 第38-39页 |
4.2.3 免疫高频脉动正弦电压注入法信号处理过程设计 | 第39-4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5 基于免疫高频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估计仿真验证 | 第42-48页 |
5.1 仿真模型 | 第42-43页 |
5.2 基于免疫高频注入法的无位置传感器系统正确性仿真验证 | 第43-44页 |
5.3 基于免疫高频注入法的无位置传感器系统有效性仿真验证 | 第44-47页 |
5.3.1 提取高频电流仿真结果 | 第44-45页 |
5.3.2 稳态仿真结果 | 第45-46页 |
5.3.3 动态仿真结果 | 第46-4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6 基于免疫高频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估计实验验证 | 第48-56页 |
6.1 实验平台 | 第48-49页 |
6.2 基于免疫高频注入法的无位置传感器系统正确性实验验证 | 第49-50页 |
6.3 基于免疫高频注入法的无位置传感器系统有效性实验验证 | 第50-54页 |
6.3.1 提取高频电流实验验证 | 第50-51页 |
6.3.2 稳态实验验证 | 第51-52页 |
6.3.3 动态实验验证 | 第52-5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7 结论 | 第56-58页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6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硕士学习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65页 |